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截至2023年3月,國內磷酸一銨價格較春節前上漲11.67%,硫磺進口價同比翻倍至2000元/噸;預計2025年中國磷肥行業將面臨新增產能釋放與需求放緩的雙重挑戰。
春節後國內磷肥市場價格穩步上漲,磷酸一銨(55%粉)出廠價達3350元/噸,較節前漲幅11.67%,工業級磷酸一銨(73%)出廠價升至6500元/噸。此輪漲價主要源於原材料成本激增:硫磺價格從節前1200元/噸漲至2000元/噸,漲幅超60%;合成氨價格同步上漲。儘管磷礦石供應穩定,但硫磺供需失衡導致國內港口庫存降至185萬噸(同比減少37%),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
儘管磷肥價格顯著上漲,行業整體毛利率未明顯波動。多數企業表示,硫磺等關鍵原材料依賴外部採購,漲價壓力通過產品提價向下游轉移。例如,磷酸二銨(64%)出廠價從3400元/噸升至3800元/噸,漲幅11.76%,與成本增幅基本匹配。當前國內磷肥產能過剩狀態未改,企業訂單充足維持正常生產節奏,但部分中小企業因成本壓力開工率略有下調。
據行業分析預測,中國磷酸一銨產量在2025年因短期需求拉動可能小幅增長1.77%(至約680萬噸),但隨後將隨市場飽和和政策調控進入下降通道。磷酸二銨方面,新增產能預計達120萬噸/年,但受《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限制,未來審批趨嚴或抑制產能擴張。
近年來,中國磷肥出口占比持續提升,磷酸二銨出口量占產量約40%,且國際售價普遍高於國內200300元/噸。當前春耕期間,國內市場以「保供穩價」為主限制出口,但下半年若政策放寬,企業可通過海外高溢價市場緩解盈利壓力。
短期內硫磺供需矛盾難解,預計2023年磷肥生產成本仍將維持高位;中長期看,行業需應對產能過剩和政策引導的雙重挑戰。企業可通過優化原料供應鏈(如布局海外硫磺資源)或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如特種磷酸鹽)提升競爭力。
總結
當前磷肥價格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來自硫磺等原材料成本激增,而供應端的結構性過剩限制了利潤空間擴張。未來3年行業將經歷產能調整與需求分化:短期依賴出口支撐盈利,長期需通過技術升級和產業鏈整合實現高質量發展。政策對中低端產能的管控疊加國際市場動態,將成為磷肥投資的關鍵考量因素。
磷肥及磷化工板塊走強,六國化工漲超8%,湖北宜化、雲天化、宏達股份、川金諾等跟漲。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