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 IT 內容詳情
國家統計局: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20240831/09:34)
 高技術 2024-08-31 09:34:11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受近期高溫多雨、部分行業生產淡季等因素影響,8月份製造業PMI降至49.1%,景氣水平有所回落。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從重點行業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PMI分別為51.7%和51.2%,比上月上升2.3和1.7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消費品行業PMI為50.0%,位於臨界點;高耗能行業PMI為46.4%,比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景氣水平偏弱且降幅較大,是本月製造業PMI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

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4693.4億元 比2018年增長43.1%(20241226/15:12)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等新興產業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4693.4億元,比2018年增長43.1%;占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的19.1%,比2018年提高2.4個百分點。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全稱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支出6960.2億元,比2018年增長95.6%;占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34.6%,比2018年提高6.2個百分點;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3.10%,比規模以上製造業平均水平高1.39個百分點。

我國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6%(20241013/17:29)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6%。其中,高技術服務業、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3.7%和8.6%,反映創新產業持續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7%,反映數字產業化穩步推進。9月份,高技術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和4.9%,較8月份增速分別加快2.1個和1.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1—7月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2.8%(20240827/09:33)

據國家統計局,高技術製造業引領利潤增長。1—7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2.8%,大幅高於規上工業平均水平9.2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2.1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六成,引領作用明顯。從行業看,隨著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持續推進,相關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其中,鋰離子電池製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智能消費設備製造等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6%、16.0%、9.2%,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中信建投:高技術製造業或依然是值得關注的板塊(20240817/17:52)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7月經濟超季節性下滑與洪澇災害有關。今年夏季,洪澇災害多於去年同期;預計後續政策在防災減災,救助災情方面增加支出。8月部分地區仍受到暴雨影響,三季度經濟承壓或強於二季度。雨季之後,生產環比或將有所改善。除季節性因素外,7月經濟數據持續印證一個已被市場充分定價的信息——內需不足。針對內需不足,7月底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力度加碼,後續關注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考慮到目前偏弱的市場預期較為一致,而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環境下尋找經濟亮點,高技術製造業或依然是值得關注的板塊。

國家統計局: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 快於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20240715/10:30)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以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3D列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錶等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6%、22.8%、10.9%。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數字新基建加快建設,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快於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截至5月底,全國新建5G基站46萬個;規划具有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的智算中心達10餘個,智能算力占算力總規模比重超過30%。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9%!廣州前5月經濟運行數據出爐(20240623/03:17)

6月22日,廣州市統計局公布1-5月廣州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1-5月,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高技術製造業增勢良好,實現增加值增長9.9%。據悉,5月,面對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多重壓力和挑戰,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顯效發力下,廣州市經濟運行保持平穩,新興動能不斷蓄勢,發展質效持續顯現。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高技術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