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快速發展,但市場中仍存在大量「非標線」違規生產與銷售的現象。近期曝光的貴州金明陽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通過低價競爭、偽造資質等方式銷售未達國家標準的產品,導致重大安全隱患頻發。這一現象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威脅公共安全,亟待監管部門與行業共同整治。
央視財經報導顯示,在南寧科德國際五金市場等華南地區大型交易場所,「非標線」銷售已成公開秘密。部分商家以「打折電線」為名,兜售未通過國家檢測的產品。據調查,這些產品價格遠低於合規線纜,但其絕緣材料、載流量等關鍵指標均不達標。例如,貴陽某五金市場內,同一規格的線纜竟存在兩種定價,低價款多為非標產品。
記者追蹤發現,部分企業的生產線直接響應客戶需求,故意降低質量標準。貴州金明陽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聲稱年銷售額過億,卻承認可按要求生產不達標的電線。另一家涉事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其產品外觀、檢測報告均模仿國標線纜,甚至偽造「CCC認證」等資質,形成完整造假鏈條。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該公司部分產品已取得聚氯乙烯絕緣電纜的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但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職業健康安全認證已被撤銷,凸顯企業合規管理漏洞。
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我國近十年因電線電纜引發的重大火災超過百起,占比超50%,成為各類火災之首。根據國家標準GB/T 6995.32008,合規線纜必須標註廠名、規格型號等信息以確保可追溯性,但非標產品往往逃避監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電線電纜屬於第一類強制認證產品,未經認證不得銷售或出廠,然而部分企業仍通過偽造資質規避法律約束。
此次事件暴露出市場監督的薄弱環節及企業逐利衝動對公共安全的威脅。一方面,監管部門需加強抽檢力度,嚴查虛假認證行為;另一方面,消費者應選擇標註完整信息、具備合規資質的產品,並警惕低價陷阱。只有多方合力,才能遏制非標線泛濫,保障用電安全。
結語
從曝光案例可見,電線電纜行業的「非標」亂象已形成產業鏈式違規,其背後是企業對法律與標準的漠視。監管部門需進一步完善認證體系、加大處罰力度,同時推動行業自律,方能減少因線纜隱患引發的安全事故,維護市場秩序與公眾利益。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