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 日用其他 內容詳情
衛生巾行業亂象曝光:殘次品翻新與原料回收黑幕
 衛生巾 2025-03-15 20:20:54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一次性衛生用品市場頻發質量安全問題,央視3·15晚會披露的案件再次引發公眾關注——山東某企業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正規廠家淘汰的生產垃圾,並將其加工為可流通產品。此類行為不僅嚴重威脅消費者健康,更暴露出行業監管與產業鏈漏洞亟待修補。

  一、殘次品「起死回生」:從工業垃圾到二次銷售

  據調查,部分衛生巾及嬰兒紙尿褲企業將生產線淘汰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以260元至1400元每噸的價格出售給中間商。這些本應被粉碎銷毀的不合格產品,在非法加工點經過篩選後,「二等品」中外觀完好的「麥酷酷」嬰兒拉拉褲、「自由點」衛生巾竟以七八千元一噸的價格流入市場。消費者可能完全不知情,購買到的是由工業垃圾翻新而成的商品。

  二、回收料再利用:生產垃圾變身原料「回流」產業鏈

  對於無法直接銷售的殘次品,加工企業將其打碎後分離出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原材料。這些再生材料甚至被下游衛生用品生產商購買,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例如全棉時代、蘇菲等知名品牌的產品垃圾,在粉碎處理後可能以原料形式重返生產線,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混亂。

  三、行業潛規則:企業勾結與監管盲區

  涉事中間商坦言,其業務能長期運作的關鍵在於「打通正規企業的內部關係」。部分上市公司默許或參與殘次品外流,導致本應嚴格銷毀的垃圾被轉賣。採購記錄顯示,「好之」「米菲」等品牌紙尿褲和女性衛生用品均出現在非法流通名單中。這種系統性違規行為反映出行業自律缺失與監管力度不足。

  四、健康風險與消費警示

  翻新後的劣質產品存在微生物污染、材料變質等隱患,尤其對嬰兒及女性消費者可能造成嚴重危害。例如未達安全標準的吸水材料可能導致皮膚過敏或感染,而回收料中的化學殘留更可能引發長期健康問題。目前尚無權威機構公布具體受害者數據,但市場流通規模已高達數百噸級。

  總結

  從殘次品非法交易到原料循環利用,衛生用品產業鏈末端的灰色操作鏈條暴露了行業監管與企業責任的雙重缺位。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需格外謹慎,監管部門應加強源頭管控和流通追溯,切斷利益鏈核心環節。唯有通過嚴格執法與透明化生產流程,才能重塑公眾對衛生用品行業的信任,並保障千萬家庭的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門推薦

衛生巾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