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綜述】自2024年初《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購新補貼實施方案》落地以來,我國數碼消費市場呈現顯著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超四千萬消費者參與政策申請,帶動相關產品銷售突破669億元,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近三成,政策對消費升級的拉動效應持續釋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數碼產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已有4219.3萬名消費者提交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申請,涉及產品總量達5225.1萬件。其中完成購買的商品數量超過2200萬件,直接拉動銷售規模達到669.5億元。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政策的市場滲透力,更反映出消費者對智能終端升級的迫切需求。國家統計局同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總額達159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6.2%,增速較上年同期擴大10個百分點,在所有消費品類中位居首位,成為提振內需的重要引擎。
為保障補貼資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各地商務部門正加快完善配套措施。通過簡化申請流程、強化資格審核系統建設等舉措,消費者參與門檻進一步降低。例如部分地區已實現線上一鍵核驗身份與舊機信息的功能,將審批時間壓縮至24小時內。這種服務優化有效提升了政策獲得感,促使補貼覆蓋範圍持續擴大——當前每10件申請中就有超過4件完成了實際購買行為。
隨著政策進入深化實施階段,商務部明確表示將持續加強跨部門協同管理。未來工作重點包括:建立動態監測預警系統防範資金風險,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識別異常交易;鼓勵企業創新補貼應用場景,推動5G終端、摺疊屏手機等新興品類納入支持範圍;同時擴大宣傳覆蓋面,確保下沉市場消費者也能便捷享受政策紅利。這些舉措將為數碼產品消費市場的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
【總結】從4219萬消費者的積極參與到669億元的銷售轉化,購新補貼政策已成功激活我國數碼消費市場潛能。在通訊器材類零售增速領跑全國的背後,既體現了政策設計的有效性,也反映了消費者對智能生活的升級訴求。隨著配套措施不斷完善和應用場景持續拓展,這一惠民舉措有望在未來繼續發揮穩增長、促創新的關鍵作用,為擴大內需戰略注入持久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