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票交易員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收入,這得益於新興全球貿易戰引發的市場波動。2、由於不確定性加劇,執行長所羅門(David Solomon)告訴分析師,貿易戰造成「重大風險」,他一直建議客戶「放慢腳步」,「在關稅等問題更加明朗之前,暫時擱置」。3、所羅門表示,監管機構降低資本要求「很有可能」,並告訴分析師,高盛讚賞川普政府「高度重視對金融服務業監管的適當調整」,訴訟和監管程序撥備為負。4、儘管交易量仍然很小,但該公司表示,其投資銀行積壓訂單有所增加。5、高盛持有大量過剩資本——銀行將「持續返還」,債務承銷「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業務」,機構和個人似乎正在轉向私人資產,套現替代方案積壓。6、第一季度回購規模「創歷史新高」,預計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和股權融資將面臨「巨大需求」。
中信證券2025年資本市場論壇「砥礪開新局」於5月28日在上海舉辦。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論壇上進行了全球大類資產展望。A股層面來看,隨著股市上漲和波動,目前性價比處於適中位置,股債性價比顯示股票相對債券的估值水平依舊占優。利率債層面來看,國債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曲線預計先陡後平。匯率層面來看,利空和利多因素維持平衡,下半年,擾動和支撐因素相對均衡,人民幣匯率或呈現震盪偏強,整體位於7.0-7.35區間。商品層面來看,商品價格的反彈需等待全球經濟周期的反彈。
高盛5月15日發布報告稱,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分別上調至84點和4600點(分別有11%和17%的潛在上漲空間),維持對中國股票的超配評級,並建議聚焦多條主線以捕捉主題性超額收益。內需驅動型板塊中,高盛認為,網際網路與服務行業將受益於消費復甦與數位化轉型加速。同時,在政策寬鬆周期下,優質區域銀行與頭部房企估值修復可期。在政策刺激受益領域,基建產業鏈包括建材、工程機械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有望鞏固發展勢頭。圍繞結構性增長主題,高盛建議關注精選AI產業鏈,如算力基礎設施(GPU伺服器、光模塊)、垂直場景應用(智能駕駛、工業軟體)等;新興市場出口商,如拓展東協、中東市場的製造業龍頭;以及股東回報提升主題相關的高股息國企改革標的、股份回購力度加大的消費白馬等。 (上證報)
在「潮起香江 聚勢共贏——深港資本市場融合發展與赴港上市專題研討會」上,中信建投證券國際投資銀行部執行董事陳靜表示,當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仍低於全球主流市場,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地位上升,尤其是港股吸引力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5年港股上市企業首日平均漲幅超10%,至今平均漲幅接近32%,賺錢效應激發投資者認購熱情,港股IPO認購倍數持續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