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能源轉型與人工智慧技術爆發的雙重驅動下,中國製冷暖通產業正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躍升」,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2025中國製冷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吸引了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200家展商,外資採購商數量同比增長。產業鏈企業圍繞回收利用、能耗漏洞、管理效率、貿易環境波動等尋找破局之道,並向電動汽車、儲能、清潔供熱等新賽道挺進。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製冷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在2025中國製冷展上,展商們展示了融入自研「看家技術」的主流大型設備。熱泵技術、數據中心冷卻、冷鏈物流、智能裝備等技術發展成為行業新亮點。多家上市公司及產業鏈企業實現多點突破,以創新技術競逐清潔供熱、儲能等新賽道。其中,在北方供暖、工業應用等領域,「熱泵+」模式有著廣闊前景,千億元級市場空間待挖掘。
傳統熱泵技術受制於壓縮機和冷媒性能,出水溫度多停留在60℃至80℃區間,難以滿足工業高溫需求。而通過超高效離心壓縮機技術、新型環保冷媒適配與智能溫控系統的協同創新,成功突破技術壁壘,將熱泵出水溫度提升至99℃,填補了工業高溫熱泵領域的空白。這不僅代表中國熱泵相關技術迅速提質,已經在全球市場跑在了前列。
AI技術在製冷暖通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一款採用深度學習算法的AI控溫商用空調可實現能耗降低30%。行業首創大模型AI多聯機通過AI技術應用實現節能30%,行業首個高效機房讓暖通智能體管理提效50%。隨著AI算力需求激增,液冷、蒸發冷卻等高效節能領域也成為行業焦點,吸引眾多企業紛紛布局。
國內起步較早的冷鏈市場,也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由於生鮮電商、醫藥冷鏈需求旺盛,行業發展迅猛,但仍存在「小散亂」問題,頭部品牌正推動自動化冷庫和全程溫控追溯系統快速發展。中國冷鏈正在加速產業升級,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全場景化的服務設施,中國冷鏈水平已居於全球前列。
中國製冷暖通技術經歷了從引進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疊代發展,為製冷暖通行業帶來了更多機遇與挑戰。產業鏈相關企業也在國產化及「出海」方面同步發力。面對貿易環境波動,國內企業正通過三種路徑破局:一是通過收購歐洲熱泵企業獲得專利交叉授權;二是在巴西、印尼等地建立生產基地,有效緩解關稅風險;三是瞄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針對當地高溫高濕環境開發耐腐蝕空調等本土化產品,重點突破中東等市場。
在「雙碳」目標下,熱泵正逐步替代傳統燃煤鍋爐。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熱泵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其中光伏熱泵細分賽道年增速預計超過50%。中國製冷展還將設立海外分展,分展首站地點選在了沙特。近年來,全球新建建築一半在中國、1/4在中東,這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大發展空間,同時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是發力的重點。
總結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中國製冷暖通行業正以技術革新破局、以生態重構築基,重塑產業鏈競爭力,為全球綠色轉型注入強勁的「中國動能」。從技術創新到市場拓展,中國製冷暖通產業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未來將繼續引領行業邁向更高水平。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