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全球能源轉型加速背景下,風電裝機量顯著回暖帶動產業鏈復甦。隨著國內保障性電價政策節點臨近及海上風電限制因素逐步消解,零部件環節在產能利用率提升、高端產品替代進口、出口訂單放量等多重利好下迎來發展窗口期。本文聚焦行業供需變化與技術革新趨勢,解析關鍵細分領域增長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零部件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1-5月中國風電累計裝機46.8GW,同比大增138%,其中5月單月新增26GW。政策導向下運營商加速併網節奏,推動零部件企業訂單量顯著增長。頭部企業在手訂單充沛,某企業截至2024年末已簽訂未交付合同收入達48.8億元,預計在2025年確認。海上風電項目進度加快,1-6月開工規模同比提升23%,廣東、江蘇等地示範工程加速推進,自然資源部優化審批流程進一步降低延期風險。
大兆瓦機型推廣帶動齒輪箱、主軸等核心部件技術升級。某企業新建齒輪箱項目完成海外主流集成商認證並實現批量交付,反映國產替代進程加速。鍛造工藝向"鍛改鑄"轉型提升主軸環節壁壘,2025年TRB軸承需求同比激增137%,推動精密製造產能結構性短缺。葉片領域通過材料創新與結構優化實現輕量化降本,某企業一季度產量達5.3GW,同比增長118%。
重資產行業特徵下,鑄件環節隨產能利用率回升顯著攤薄單位成本,頭部企業2024年下半年已扭虧為盈。海上風電管樁企業受益於二季度開工提速,某上市公司一季度毛利率與淨利率同步提升。海外市場方面,歐洲海風項目因融資環境改善加速落地,預計2025-2030年新增裝機47GW。某出口導向型企業通過建設80萬噸級生產基地,海外收入占比超46%,其自建運輸船將於年內投用強化交付能力。
136號文件劃定的電價政策節點促使運營商衝刺併網,2025年國內海風裝機預計達11.2GW。"十五五"規劃明確風光大基地建設規模超255GW,陸風裝機量獲穩定支撐。行業產能擴張趨於理性,技術疊代加速落後產能出清,某精密軸承企業募投項目將於6月投產,為高端產品放量奠定基礎。
風電零部件產業正處於政策紅利釋放、技術升級突破與海外市場擴容的疊加期。隨著機組大型化趨勢深化,齒輪箱、主軸、葉片等關鍵部件的技術壁壘持續抬升,頭部企業在工藝優化與產業鏈整合中占據先發優勢。2026年海工基礎供應缺口顯現及歐洲海風項目加速落地,將進一步推動行業進入量價齊升通道。預計未來五年全球風電裝機將保持12%複合增速,中國零部件企業憑藉成本控制力與技術疊代能力,在國內外市場同步實現份額提升與盈利改善。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受2022年年底「國三」切「國四」,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流轉政策持續推進影響,國內馬力段上延及升級趨勢仍處起步階段,國內拖拉機市場25/26年有望迎來換機潮,大拖賽道有望迎來量價齊升。參考海外市場,成熟市場均由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發展且占據市場絕對主導,產品智能化水平持續增強帶來行業規模持續增長。鑑於目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糧食安全舉足輕重,且我國農業機械較歐美已開發國家差距較大,農機行業正處於補短板、智能化、本土化的產業升級初始關鍵階段,國家政策支持持續發力,我們看好農機行業發展前景,尤其大拖賽道發展,建議重點關注行業內核心零部件自給率高、技術及渠道先行布局的農機行業龍頭企業。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復盤17年-24年8月,景氣周期、供應鏈配套突破、價格因素是影響板塊的主要因素,當前PE估值已處19年以來相對底部,或已經充分包含了悲觀情緒。而中長期來看,「全球化和智能化」或打開零部件企業成長天花板,帶來業績和估值雙擊。我們推薦關註:1)出海鏈:看好有能力全球範圍拓展客戶的優秀公司,一方面是順應整車E/E架構疊代,具備Tier0.5能力的,在大眾、豐田等全球車企中獲得領先優勢的企業,另一方面是憑藉優秀的產品和客戶能力,進行全球擴張的公司;2)頭部新勢力產業鏈:配套「華為系」,以及出海領頭羊的奇瑞的產業鏈。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