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提示:國內鉀肥現貨價3個月內上漲29%,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合計減產160萬噸,寮國基地新增產能逐步釋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鉀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鉀肥市場正經歷供需結構重塑的關鍵階段:短期看,春耕需求疊加供給收縮推動價格快速上漲;中長期而言,寡頭壟斷格局支撐行業景氣度回升,而海外產能擴張或為保供增添確定性。然而,地緣政治、糧食政策及氣候條件等變量仍可能引發市場波動,產業鏈參與者需密切關注全球供需動態與成本傳導機制。
進入2025年,鉀肥市場呈現顯著波動特徵,價格走勢引發行業高度關注。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國內鉀肥現貨價格從年初的2565元/噸躍升至3310元/噸,漲幅達29%,東北等主產區價格漲幅更高。進口方面,寮國氯化鉀價格同比上漲29.6%,從去年底的2430元/噸增至3150元/噸。當前港口庫存降至低位,六大港口合計僅存156.65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94萬噸,春耕需求集中釋放進一步加劇供需矛盾。
國際鉀肥供應格局正經歷重大調整。2025年1月,白俄羅斯鉀肥龍頭企業宣布因設備維護暫停4號礦區生產,預計全年減產90萬100萬噸;隨後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於2月宣布二、三季度停運三座礦山,削減70萬噸出口量。兩大產地合計減產規模超過160萬噸,直接導致全球供應缺口擴大。疊加地緣政治風險與運輸成本壓力,國際鉀肥市場供給緊縮態勢顯著強化。
全球鉀肥產能高度集中於四家巨頭(加拿大Nutrien、白俄羅斯企業、俄羅斯企業及美國Mosaic),合計占據67.26%的市場份額。自2022年起,國際鉀肥價格經歷劇烈波動後,在2024年跌至280300美元/噸的成本支撐區間。隨著減產政策落地與糧食價格回升帶動農業投入增加,行業需求呈現溫和復甦跡象。分析認為,供需關係改善疊加寡頭定價權優勢,鉀肥價格有望在震盪中開啟新一輪上行周期。
我國鉀肥自給率長期不足50%,對外依存度較高。為緩解供應壓力,中國企業近年來密集布局寮國等資源富集地區。目前已有亞鉀國際、東方鐵塔等20餘家企業在寮國啟動鉀礦開發,其中部分項目已實現投產,初步形成區域性產能集群。憑藉運輸便利性與成本優勢,寮國基地未來或成為我國鉀肥進口的重要補充來源,但整體保供形勢仍需警惕國際市場波動風險。
結語:周期重啟下的機遇與挑戰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據鉀肥行業龍頭Nutrien統計,全球鉀肥需求正從2022年俄烏衝突的衝擊下的低位逐步恢復。預計在全球鉀肥供應穩定的前提下,類似於2022年大量囤貨的行情將難以重演,但低價格下,肥料的農本占比將持續下滑,農民的肥料可負擔性將提升,全球鉀肥需求有望回歸至2020年同期水平。從終端需求品來看,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全球大豆有所累庫,玉米、小麥、大米及棕櫚有所去庫。目前主要糧食作物價格仍處於低位,後續隨全球經濟回暖存在進一步上行的空間,有望帶動鉀肥需求進一步增長。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