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崇明花朝節與第三屆中興鎮櫻花文化旅遊節在太和·好時節智慧農場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活動不僅為遊客帶來了豐富的自然景觀體驗,還展示了現代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成果,成為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的典範。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踏入太和·好時節智慧農場,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的春日王國。桃花如雲霞般絢爛,櫻花似雪般紛飛,花瓣隨風飄落,為大地鋪上了一層輕柔的花毯。此外,繡球花、梨花、山茶花、櫻桃花、柚子花、橘子花、石榴花、板栗花等各類花卉交織成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令人流連忘返。
道路兩旁,一排整齊的溫室大棚映入眼帘。棚內採用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電子溫室數控等先進技術,塑造出高富氧環境,讓人仿佛置身於熱帶雨林。芭蕉、木瓜、蓮霧、荔枝、番石榴等熱帶水果在這裡盎然生長,打破了地域和季節的限制,實現了熱帶水果的北移,推動了農業種植的多元化。
淨水漁業是太和·好時節智慧農場的一大特色產業。農場採用生態養魚方式,不僅節約水資源,還能有效避免污染,提升魚的品質,形成農場內部生態閉環。這一創新實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化是太和·好時節智慧農場的核心亮點。農場引入智能機器人擔任「導遊」,通過語音交流為遊客提供實時路線指導、介紹生態觀光內容和各項特色活動信息,增強遊客參觀體驗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同時,智能機器人在農業生產環節也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監控及優化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條件,實時收集關鍵農業數據,為提升農業產量和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自啟動智慧農業升級以來,太和·好時節智慧農場已逐步形成四個一二三產業聯動的智慧農業基地。通過舉辦櫻花文化旅遊節等活動,不僅提升了農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促進了農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總結
太和·好時節智慧農場通過深度融合現代科技與農業產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智慧農莊發展之路。從春日花海到科技賦能,從生態閉環到智慧化體驗,再到農旅融合,農場不僅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科技體驗,還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持續貢獻力量。未來,農場將繼續深化在智慧農莊領域的布局,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旅遊及酒店板塊震盪走低,大連聖亞跌超7%,曲江文旅、長白山、西安飲食、西安旅遊、張家界等跟跌。
根據沙特央行的國際收支數據,沙特第三季度的海外旅行支出同比增長27%,至66.8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19%。
去哪兒指數顯示,12月25日,飛往東京、大阪的搜索指數環比上周增長二成,目前位列出境目的地第二、第三位。一些相對小眾的目的地,例如函館、小樽、伊豆等,酒店搜索量環比增長2倍以上。
旅遊及酒店板塊異動下跌,曲江文旅、西安飲食雙雙跌停,大連聖亞、長白山跌超8%,君亭酒店、金陵飯店、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跟跌。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29年,旅遊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過5%,旅遊總人數年均增長2%以上,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4%左右,入境遊人數年均增長5%左右,努力建成若干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各類國家級旅遊特色業態數量位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國際一流旅遊城市和全球旅遊目的地基本建成。
旅遊及酒店板塊再度活躍,張家界漲停,凱撒旅業、大連聖亞、君亭酒店、眾信旅遊、西域旅遊等跟漲。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旅遊板塊仍具備增長的確定性,後續政策接力有望持續。宏觀經濟上經濟弱復甦+CPI承壓情況下,呈現出休閒需求好於商旅需求,服務消費復甦好於商品消費復甦,下沉市場好於一二級城市的趨勢。休閒需求的增長體現在客流量,背後驅動力是旅遊消費弱周期強韌性,人群的不斷擴容(年輕人小眾需求+銀髮經濟),交通的改善,社媒的裂變能力以及地方文旅的大力推動。1)OTA板塊受益中長期成長性和短期格局改善共振。2)景區板塊生意模式穩定,ROE較高,配置價值凸顯。景區公司雖然今年面臨天氣影響+人群分化+業績分化,但整體受益於旅遊人次的增長帶動,且不受價格波動干擾,經營槓桿下利潤彈性較大。從投資角度政策、邊際交通改善和景區的項目擴容都有望催化股價,且2025年一季度有望進入低基數下的業績彈性期。建議關註:黃山旅遊、九華旅遊、長白山等。
旅遊及酒店股震盪走強,長白山漲停,君亭酒店漲超13%,宋城演藝、西域旅遊、九華旅遊、首旅酒店等多股漲超5%。
旅遊板塊走強,截至發稿,長白山漲超9%,西域旅遊、宋城演藝、嶺南控股、九華旅遊、峨眉山A等漲幅居前。
10月8日,成都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今年國慶黃金周,成都接待遊客總量2378.9萬人次,同比增長5.1%;實現旅遊收入226.5億元,同比增長8.9%。接待入境游團隊287個,同比增長198.2%;全市A級旅遊景區接待遊客1135.5萬人次,同比增長9.5%。國慶期間,全市30家重點商貿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超8.3億元,同比增長9.87%;11家重點餐飲企業實現餐飲收入超1.1億元,同比增長14.28%。據美團數據,國慶期間全市餐飲類消費較2023年同比增長10.1%。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