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低空經濟產業正以驚人速度崛起。截至2024年底,全國從事低空經濟相關的企業總數突破20萬家,較上年增長10.46%。這一新興領域依託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資源,覆蓋飛行器製造、場景應用及配套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並展現出從技術攻堅到市場爆發的關鍵轉折態勢。據行業測算,至2025年其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成為推動區域經濟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低空經濟正加速釋放增長潛力。2023年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整體規模已達到5059.5億元,同比增長33.8%,遠超同期多數傳統產業增速。這一成績得益於政策支持、技術突破與市場需求的協同發力。根據市場發展規律推算,到2035年該產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攀升至3.5萬億元,形成覆蓋城鄉、輻射多領域的立體經濟網絡。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已構建起完整的「研發製造應用」鏈條。在上游環節,航空材料、導航通信、發動機等核心部件領域的企業數量占全產業鏈的98%以上,為中下游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中游以直升機、無人機整機製造為代表,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疊代與成本優化;下游則聚焦場景落地,低空物流、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等應用持續拓展市場邊界。這種「上游穩基礎、中游強創新、下游拓需求」的結構布局,為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根基。
從低空旅遊的沉浸式體驗到物流配送的效率革命,從應急救援的快速響應到城市測繪的數據服務,低空經濟正通過多樣化場景重塑生產生活方式。以無人機為代表的新型飛行器在農業植保中替代傳統人工,單次作業覆蓋面積提升50%以上;低空物流網絡則將偏遠地區物資運輸時效縮短70%。這種跨行業滲透效應,不僅催生了萬億級市場空間,更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位化方向轉型升級。
隨著《低空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政策的落地實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及行業標準制定正加速推進。預計到2025年,在通用航空網絡完善與應用場景深化雙重驅動下,低空經濟將實現從技術驗證向商業化運營的關鍵跨越,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元。屆時,以飛行器製造為支柱、場景應用為核心、服務保障為基礎的產業生態將進一步成型。
總結:
我國低空經濟已進入高速成長期,全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增強,市場潛力持續釋放。隨著政策紅利加速兌現與技術瓶頸逐步突破,這一領域不僅將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更將重塑未來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從當前20萬家企業的產業規模到2035年3.5萬億元的目標,低空經濟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書寫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