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開篇引言
隨著消費品質化升級加速,中國衛生用品市場持續擴容,預計2025年規模將達1.2萬億元。然而,在行業高速增長的背後,假冒偽劣產品問題屢禁不止,直接威脅消費者健康權益與企業品牌信譽。公安部近期部署的專項打擊行動,正以雷霆之勢整頓這一領域亂象,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
公安部明確將衛生巾、紙尿褲等老婦幼衛生用品列為重點保護對象,要求對生產環境髒亂差、使用劣質原料、非法翻新殘次品等行為"零容忍"。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已偵破相關案件1800餘起,涉案金額超57億元。此類產品因與人體私密部位直接接觸,其安全性本應是行業底線,但部分黑心商家為牟利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邊界。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案例顯示,某些企業將發霉變質原料二次加工成衛生巾,更有作坊使用未經消毒的回收材料生產紙尿褲。澎湃新聞調查則揭露低價產品中存在螢光劑超標、菌落總數超標的普遍現象。令人震驚的是,部分廠商直接仿冒知名品牌包裝設計,通過"碰瓷式營銷"誤導消費者,導致真偽難辨的市場困境。
當劣質產品披著正品外衣流通時,正規企業不得不耗費大量資源進行持續性闢謠。數據顯示,頭部品牌的年均維權成本已占其利潤的8%12%。消費者在選購衛生巾、成人失禁墊等敏感品類時,因真假混雜產生嚴重信任焦慮。這種市場環境不僅損害個體健康權益,更阻礙整個行業向高端化、規範化轉型。
公安部此次行動創新採用"鏈式追蹤"策略,從原料採購到終端銷售實施全流程監控。通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推行電子追溯系統等手段,力求實現生產環節可查、流通渠道可控。專家指出,要徹底根治亂象還需多方協同:監管部門強化突擊檢查頻次,電商平台加強資質審核,消費者提升維權意識,共同築牢行業安全防線。
總結展望
面對萬億級市場的機遇與挑戰,衛生用品行業的健康發展需以安全為根基、誠信作支撐。公安部的專項治理猶如一劑強心針,既保護了10億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也為優質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未來,在科技賦能和制度完善的雙重驅動下,行業有望加速淘汰劣質產能,邁向"質量優先"的新階段,真正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品質升級的戰略轉型。(數據來源:公安部2023年度工作報告、央視"3·15"晚會公開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