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北京市作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2024年數字經濟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為未來區域經濟布局提供了重要參考。數據顯示,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數字產業增速達10.1%,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北京正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標杆城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22,00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7.7%,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升。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表現尤為突出,其增加值增速高達10.1%。人工智慧領域作為核心引擎,全市相關企業數量已超2,400家,核心產業營收突破3,000億元。在技術創新層面,北京累計備案大模型產品達105款,並依託人工智慧數據訓練基地引入百餘個高質量數據集,成功完成腦健康醫療等多領域模型的開發與應用。
北京市通過「通用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夥伴計劃」,匯聚了包括算力、數據、應用場景在內的300餘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構建起覆蓋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的完整生態。這一模式不僅加速了算法模型疊代(如完成10個重點行業模型訓練),還推動數位技術向醫療、教育、文旅等領域深度滲透。例如,在自動駕駛領域,高級別示範區總面積已擴展至600平方公里,成為全球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的重要實踐基地。
北京市以「適度超前」為原則持續完善數字經濟底座。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13.39萬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智能算力中心建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這些基礎設施不僅支撐了大規模數據處理與模型訓練需求,也為未來三年(至2025年)的產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關鍵保障。例如,在製造業領域,企業通過接入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實現生產效率平均提升15%,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
總結:北京憑藉在數字核心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場景應用方面的全面優勢,已形成「創新引領產業集聚生態閉環」的發展格局。隨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預計到2025年,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並持續為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複製的先行經驗。未來,通過深化數位技術應用場景開放、強化數據要素流通和安全治理,北京有望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占據更高位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