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2024年經濟運行及行業趨勢分析)
當前我國醫藥工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期。在政策驅動、技術創新和國際化拓展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行業關鍵指標呈現企穩回升態勢,而2025年則面臨市場擴容與競爭加劇並存的新格局。本文通過梳理最新產業數據,解析醫藥領域發展現狀及未來投資潛力。
數據顯示,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實現營業收入29762.7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利潤總額達4050.9億元,降幅收窄至0.9%。出口表現尤為亮眼:全年醫藥產品出口額突破1079.6億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醫療器械、衛生材料和生物藥三大領域出口增速超兩位數,分別貢獻3674.6億元的出口交貨值,顯著高於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從區域分布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成渝經濟圈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江蘇、廣東等六省市營收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東部地區占全國總營收的60%,中西部省份占比升至30%,顯示產業布局逐步優化。
行業創新動能持續釋放:2024年共有37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其中康方生物PD1/VEGF雙抗等產品實現全球首創突破。在自免藥物領域,恆瑞IL17A單抗、康諾亞IL4R單抗成功打破外資壟斷。截至2024年底,已有11個國產創新藥及4個生物類似藥進入已開發國家市場,標誌著我國醫藥國際化進程取得實質性進展。
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研發動力:國家重大新藥專項接續實施,省級財政對創新藥臨床試驗的補貼力度加大。同時丙類醫保目錄擴容為商業保險覆蓋創新療法提供制度空間,形成多層次支付體系支撐。
發展機遇方面: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釋放市場需求,門診統籌和處方流轉政策將帶動基層醫療市場增長。GLP1類藥物等新興治療領域需求爆發,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新藥研發進程。供應鏈國產化替代步伐加快,為設備製造與原料藥企業帶來增量空間。
挑戰與風險點在於:行業投融資熱度回落導致研發投入增速放緩;集采擴圍加劇仿製藥價格競爭,部分細分賽道出現產能過剩跡象。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影響海外註冊進程,地緣政治因素或推高合規成本。
2024年行業共發生30餘起併購案例,頭部企業通過資源整合擴大規模優勢。國藥、華潤等央企加速布局生物製藥和高端器械領域;外資藥企則通過收購獲取本土創新管線。這種市場整合趨勢有望緩解同質化競爭,推動資源向研發強度高、國際化能力強的企業集中。
結語:把握醫藥產業結構性機遇
2025年醫藥行業將延續"穩中求進"基調,在政策紅利釋放與技術創新驅動下,生物藥、高端醫療器械及創新療法仍是核心增長極。企業需聚焦主業提升運營效率,通過併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加大新興市場開拓力度以對沖內卷壓力。唯有強化研發轉化能力並加速國際化布局,才能在行業洗牌中占據先機,為"十四五"末期的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