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領跑區域市場 投資缺口仍待填補
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低碳能源領域在2024年迎來歷史性增長。全年能源轉型總投資額達到2.1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1%,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以8180億美元的年度投資規模居首,成為推動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其增量貢獻占到同期全球總增長量的三分之二。這一趨勢凸顯了低碳能源轉型在全球範圍內的加速推進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徵。
2024年全球低碳能源領域總投資額首次跨越2萬億美元大關,達到2.1萬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由新興市場驅動:中國以8180億美元的年度投資額獨占鰲頭,不僅超過美國(3380億)、歐盟(3810億)和英國(653億)總和,更實現了同比20%的顯著增幅。印度與加拿大分別貢獻了13%和19%的投資增長,成為區域發展亮點。研究顯示,中國當前投資水平已接近實現全球淨零目標所需規模的臨界點。
在主要經濟體中,亞太地區成為低碳能源投資的核心引擎。中國憑藉其龐大的產業基礎與政策支持,持續擴大新能源領域布局;印度則通過可再生能源補貼計劃加速光伏和風電建設。相比之下,歐美市場遭遇增長瓶頸:美國因政策不確定性導致投資額停滯於3380億美元,歐盟及英國受供應鏈問題影響出現負增長,降幅分別達4%和12%。這種區域差異反映了不同經濟體在技術成熟度、政策連貫性與產業基礎方面的顯著差距。
從細分領域看,電氣化交通以7570億美元投資領跑全行業,涵蓋新能源汽車(含燃料電池車)、充電基礎設施及兩輪/三輪電動車等領域。可再生能源緊隨其後達7280億美元,其中風電、太陽能與生物質能項目占比超九成。值得關注的是,電網升級獲得3900億美元投資,重點用於智能輸配網絡和儲能系統建設——這些領域被視為保障能源安全與高效利用的關鍵支撐。
儘管進展顯著,但研究指出當前全球年度投資額僅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所需規模(約5.6萬億美元)的37%。各區域面臨不同挑戰:發達經濟體在電網改造與碳捕集技術上的投入不足;新興市場則受限於融資渠道與技術壁壘。中國憑藉其在光伏製造、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優勢,已率先將投資強度提升至目標水平的約60%,成為彌合全球缺口的重要力量。
總結
2024年的數據表明,低碳能源轉型正從政策倡導轉向實質性資金投入階段。中國以規模效應與全產業鏈布局確立了領跑地位,而歐美市場的停滯凸顯出地緣政治與產業配套不足的深層矛盾。要實現未來六年內將投資強度提升至5.6萬億美元的目標,亟需強化跨國技術合作、拓寬綠色金融渠道,並加速高潛力市場(如東南亞)的政策落地。唯有如此,全球才能在有限的時間窗口內完成這場關乎氣候安全的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