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管理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基金託管行業迎重大變革:基於2025年監管框架的規模與合規展望
 託管 2025-04-03 20:18:49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公募及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託管集中度達80%90%,新規將推動行業格局重構)

  近年來私募基金暴雷事件頻發,暴露出「托而不管」、牌照閒置等系統性風險。證監會3月4日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通過八大核心條款重塑託管行業生態。新規直擊當前市場集中度失衡、合規邊界模糊等痛點,為2025年託管行業規模突破20萬億的預期發展奠定製度基礎。

  一、准入門檻提升:強化「託管」機構實質展業能力

  修訂後的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淨資產不低於500億元人民幣,證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需達300億元。同時引入動態監管指標,包括近三年分類評級必須保持2級或A類以上,並要求具備清晰的可持續商業模式。數據顯示,當前80%90%的公私募基金託管業務集中在少數頭部機構,新規將推動行業形成「有進有出」的良性競爭格局。

  二、風險隔離機制升級:嚴控「非標化」託管業務邊界

  管理辦法明確禁止持牌機構利用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質開展非標產品託管,要求建立獨立的基金託管部門並實現資金與資產完全隔離。對於存量私募基金中不符合「一托到底」原則的產品,監管設定3年整改期,需在2026年前完成變更託管人或修訂協議等規範動作。這一條款直指部分機構藉資質開展通道業務的風險隱患。

  三、責任壓實:終結「帶病託管」行業頑疾

  新規首次提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必須執行「一托到底」原則,即投資單一標的或多層嵌套產品時須由同一託管人全程監督。核心條款強化託管人在項目准入階段的盡調義務,並要求建立實時風險報告機制——發現重大異常需在當日向地方證監局同步上報。數據顯示,2022年私募基金違約事件中68%存在託管履職瑕疵。

  四、退出機制創新:破解牌照「囤積」難題

  管理辦法新增三種取消資格情形:連續三年未實質展業(以實際清算交割量為準)、持續不達標及主動註銷。這一市場化退出通道將有效解決當前20餘家機構持牌但零業務的資源錯配問題,預計未來3年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至90%以上。

  五、組織架構改革:專業子公司釋放創新動能

  允許託管規模居前的優質機構設立全資託管子公司,打破原有行政許可條件限制。此舉將推動頭部機構形成專業化運營體系,預計到2025年託管業務獨立核算模式占比將達40%,顯著提升行業服務效率。

  六、過渡期安排:存量整改與創新並行

  對於現存不符合新規的私募基金設置三年緩衝期,同時鼓勵優質機構通過子公司探索跨境託管等新業務形態。數據顯示,當前約有12%的存續私募產品需在2026年前完成整改,這將加速行業合規化進程。

  總結:此次修訂標誌著我國基金託管行業正式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准入收緊、責任強化、創新支持三重路徑,預計到2025年託管市場規模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35%,形成「頭部機構專業化運營+中小機構特色化服務」的新生態。新規不僅填補了非標業務監管空白,更通過動態退出機制和子公司改革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為資產管理行業的穩健運行構建起重要制度屏障。

熱門推薦

託管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