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醫療器械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年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分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營業收入約為1.35萬億元
 醫療器械 2025-04-08 15:06:39

  2024年,醫療器械行業在政策調整與市場需求變化的雙重作用下,整體增長面臨一定壓力,但細分領域表現各異,結構性機會依然突出。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行業正加速向高端化、國際化、合規化轉型,創新和「出海」成為企業增長的重要主線。本文通過對醫療器械行業2024年的業績表現、細分領域發展、政策影響以及企業戰略的分析,探討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機遇。

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分析

  一、醫療器械行業整體承壓,細分領域表現分化

  2024年,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整體增長承壓,市值縮水。《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年初醫療器械板塊市值高達1.54萬億元,截至年末降至1.31萬億元,縮水約14.8%,平均股價下跌了12.84%。儘管如此,國內醫療需求的穩定增長和器械出口的有力復甦,仍為產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支撐。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營業收入約為1.35萬億元,增速較上年有所提升。

  在細分領域,醫療設備方面,部分企業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減。例如,萬東醫療2024年營收人民幣15.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26%,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5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54%。體外診斷領域,復星、麗珠和九強保持了相對穩健的業績,而雲康集團和貝康醫療則面臨虧損加劇的困境。高值耗材方面,威高骨科、愛康醫療、心脈醫療、惠泰醫療淨利潤明顯增長,但春立醫療淨利潤大幅下降。

  二、政策影響與市場需求變化推動醫療器械行業轉型

  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分析顯示2024年,醫療器械行業受到集采擴面、招投標延遲和醫保控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整體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儘管如此,隨著未來政策的落地和海外市場不斷拓展,行業將加速向高端化、國際化、合規化轉型。例如,國務院於2024年3月公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雖未如預期落地,但隨著政策的逐步推進,預計到2025年,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將有效促進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

  在高值耗材領域,國家集采和省級聯盟集采已廣泛開展,部分企業逐步走出集采影響。例如,威高骨科通過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銷售費用率,實現了業績增長。然而,春立醫療則因關節產品和運動醫學產品全線中標,相關產品價格下降,導致毛利率下降,淨利潤大幅下滑。

  體外診斷(IVD)板塊受集采擴圍等因素影響持續低迷。據檢驗醫學網統計,截至3月30日,共有11家國產IVD上市企業披露了年度報告,其中9家企業營收下跌,8家企業淨利潤下滑或持續虧損。儘管如此,海外依然是IVD上市企業財報的一大亮點,大部分企業海外業績增長高於國內。

  三、創新和「出海」成醫療器械行業增長主線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基本共識。2024年,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進入加速期,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大對創新醫療器械支持力度有關事項的通告》,明確將進一步加強對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的指導服務。相關政策推動行業資源向高價值創新集中,加速國產高端器械崛起,同時倒逼企業提升研發質量與合規能力。

  「出海」也成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關鍵戰略。隨著國內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增量空間廣闊,特別是高值耗材、體外診斷、康復器械等細分領域,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據PercedenceResearch數據,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龐大,達到約57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的占比僅為23.3%。海外市場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多的增長機會。例如,邁瑞醫療2024年上半年海外市場實現營收79.06億元,同比增長18.09%;聯影醫療海外市場實現營收9.33億元,同比增長29.94%。

  四、總結

  2024年,醫療器械行業在整體增長承壓的背景下,細分領域表現分化,結構性機會依然突出。政策調整與市場需求變化推動行業加速向高端化、國際化、合規化轉型,創新和「出海」成為企業增長的重要主線。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具備技術壁壘和全球化能力的企業有望在行業洗牌中勝出,實現高質量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醫療器械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