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畜牧業企業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市場,掀起新一輪「下南洋」浪潮。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海外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農牧企業選擇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布局業務,通過技術輸出和本地化運營,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本文將從牧原股份的海外布局、其他農牧企業的拓展路徑以及技術創新對海外市場開拓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中國畜牧業企業「下南洋」的新趨勢。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畜牧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近年來,中國畜牧業企業加速拓展海外市場,越南成為熱門目的地之一。牧原股份作為國內領先的生豬養殖企業,首次出海便選擇了越南。牧原股份海外發展總經理表示,此次赴越南的主要目的是就樓房養豬技術進行交流,並在當地農林大學招聘人才,為公司業務開展儲備力量。牧原計劃招聘一批越南籍員工,在中國培養後定崗至越南發展,工作內容包括落地牧原養殖技術和標準化操作流程等。2024年9月,牧原股份與越南農業股份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其提供豬場設計和建設、生物安全、環保等方面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2025年3月,牧原已在越南胡志明市設立「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正式邁出海外第一步。
隨著國內技術進步和海外需求增加,中國畜牧業企業「下南洋」步伐明顯加快,路徑愈發清晰。新希望是國內最早在越南布局養豬業務的企業之一。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胡志明市首設公司,次年設立河內公司,2018年設立平福養殖公司。2021年以來,新希望海外業務保持高增長態勢,2023年海外業務營收200.79億元,較2019年實現翻倍增長。目前,新希望在越南已有9家飼料公司、3家養殖公司、1家種禽公司,飼料總產量進入越南市場前5位。新希望六和董事長曾表示,公司的產業圍繞蛋白質的轉化展開,實現本地取材、本地生產、本地用工、本地銷售,達成長期信任。海外業務是新希望的重要增長點,2024年底發布的《2024年員工持股計劃》中,公司定下「2025年海外營業收入增長不低於10%」的目標。
飼料龍頭海大集團也在海外探索多年。2011年,海大集團正式進入越南市場,並在當地逐步建立了水產飼料、畜禽飼料、水產動保生產線和蝦苗繁育、豬鴨養殖基地。2024年,海大集團海外市場飼料銷量同比增長約40%至240萬噸,其中越南市場成為銷量最大的區域。公司計劃到2030年海外飼料銷量達到720萬噸。
畜牧業市場分析從20世紀90年代的「試水」,到如今步伐加快,中國畜牧業企業「下南洋」路徑愈發清晰,產業輸出形態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技術輸出的新變化。技術創新成為企業走出國門的重要支撐。相比越南企業,中國企業提前經歷了非洲豬瘟,並建立起了完整有效的防控體系,這正是目前越南養豬企業所需要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經歷了非洲豬瘟考驗後,中國生豬養殖產業和企業整體實力大幅提升,行業從傳統、分散向規模化、現代化轉變,產業鏈各環節科技含量顯著提升,企業發展更依賴技術創新能力。全球生豬養殖產業格局也在重構。2024年全球養豬企業排行榜上,排名前6的企業中,4家是中國企業;全球排名前20的企業中,中國企業達到8家。
國內一家頭部飼料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農牧企業出海,本質上是將國內積累的技術、管理經驗和成本控制能力轉化為國際市場競爭優勢。隨著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海外市場正成為企業實現業績增長的新藍海,這種「以技術換市場」的國際化戰略,不僅有助於國內企業實現新一輪發展,更能推動中國農牧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位置。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會長指出,中國農牧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前,必須深入了解和適應當地的文化、商業環境、法律法規以及市場狀況,企業也必須具備堅定的戰略定力和充分的準備。無論是否出海,中國農牧企業的視野都應放眼全球,力求在技術和產品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增強國際競爭力。
總結
2025年,中國畜牧業企業加速「下南洋」,越南成為熱門目的地。牧原股份、新希望、海大集團等企業紛紛在越南布局業務,通過技術輸出和本地化運營,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技術創新成為企業走出國門的重要支撐,中國企業在非洲豬瘟防控、養殖技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海外市場正成為企業實現業績增長的新藍海,「以技術換市場」的國際化戰略,不僅有助於國內企業實現新一輪發展,更能推動中國農牧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位置。未來,中國畜牧業企業應繼續加強技術創新,深入了解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