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正加速崛起。據行業測算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占比超過35%。在政策層面獲得明確支持的背景下,低空經濟生態體系構建進入關鍵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標誌著該領域正式納入國家產業布局核心框架。相關數據顯示,僅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規劃超230個起降場地項目,涵蓋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運輸及應急救援等多個應用場景。政策支持體系持續完善,包括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擴大至15個城市群,為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掃清制度障礙。
2025年7月2326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首屆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將打造全球首個全產業鏈展示平台。展會規劃10萬平方米展區面積,預計吸引超過50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涵蓋無人機製造、eVTOL飛行器研發、智慧起降設施等六大核心板塊,重點呈現城市物流配送、應急救援指揮、文旅消費體驗等創新應用場景的落地解決方案。
博覽會同期舉辦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發展大會上,將集中發布《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體系框架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已建成各類無人機起降平台超500個,其中智能化設施占比達68%。未來三年規劃投資320億元完善空域管理、安全防護及產業融合技術體系,重點突破城市低空交通網絡與市政治理系統的數據互聯。
參展企業名單顯示,大疆生態、極客橋等無人機領軍企業將展示新一代物流配送系統;聯合飛機集團帶來工業級無人機集群作業解決方案;天翎科則呈現eVTOL載人飛行器最新研發成果。這些創新應用正在重構應急響應、農業植保、能源巡檢等傳統產業模式,預計到2030年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萬億元。
總結來看,低空經濟正通過基礎設施網絡化、應用場景多元化和技術創新體系化構建起新的經濟增長極。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與市場需求指數級增長的雙重推動下,該領域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隨著首屆博覽會促成百億元級別項目簽約,我國有望在2025年形成涵蓋研發、製造、運營和服務的完整產業生態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