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紅色旅遊作為一種兼具教育意義和經濟價值的旅遊形式,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25年,紅色旅遊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遼寧作為紅色旅遊資源大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紅色精神,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傳承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遼寧紅色旅遊發展現狀的分析,探討其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為遼寧紅色旅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紅色旅遊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內涵,系統性地組織遊客進行參觀和學習的主體性旅遊活動。遼寧紅色旅遊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驅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堅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引擎
紅色旅遊是促進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紅色旅遊活動,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重溫革命歷史,感受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遼寧省紅色旅遊發展規劃(2022-2030)》明確要求,遼寧省要通過發展紅色旅遊不斷擴大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影響力,為實現新時代遼寧振興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紅色旅遊的深入發展將進一步促進遼寧紅色文化的繼承與弘揚,豐富遼寧紅色文化內涵建設。
(二)愛國主義教育的驅動引擎
紅色旅遊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旅遊的形式傳播紅色歷史和紅色精神,有助於向大眾傳遞先進文化,提升思想覺悟,增強紅色教育的育人成效。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通過開展紅色旅遊,能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國家的歷史,學習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動力。
(三)社會經濟效益的推動引擎
紅色旅遊是發展經濟與文化的結合體。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賦予革命遺址和紅色博物館等革命場所新的生機活力,紅色旅遊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能增強遼寧旅遊在全國旅遊市場的競爭力。遼寧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東北抗聯精神、雷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具有較強的獨特性與吸引力,能夠吸引遊客前來參觀遊覽,進而帶動遼寧經濟發展。2023年,遼寧省共接待遊客5.1億人次,旅遊收入達到5022.6億元,同比增長166%,各項數據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遼寧紅色旅遊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穩步發展,已成為遼寧文化旅遊發展與建設的重點,紅色旅遊業態也成為推動遼寧振興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一)旅遊相關硬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交通發展方面
遼寧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核心區,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使紅色旅遊的發展更加高效便捷。遼寧省已經建成以瀋陽過境繞城高速公路為中心的4小時高速交通圈,京瀋高鐵的開通使遼寧省與周邊城市的路程縮短到3~5小時之間。2024年,遼寧的交通運輸戰線以服務新時代遼寧「六地」為目標,打造更安全、更綠色、更可持續的交通體系。
景區建設方面
紅色旅遊景區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關硬體配套基礎設施。例如,瀋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等,對歷史文物及歷史建築進行項目策劃,將紅色革命遺址保護與城市更新改造相結合,鼓勵利用周邊共有物業資源建設文創空間。遼寧省還計劃圍繞城市重點核心紅色旅遊景區,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建設一批紅色主題風貌特色街區。
(二)紅色旅遊景區內部管理持續規範
優化景區人力資源配置
紅色旅遊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載體,需要培養專業敬業的紅色講解員。例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及三座分館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提高業務素質。遼瀋戰役紀念館通過多方面培訓提升講解隊伍的業務能力。
不斷完善景區標準體系
紅色旅遊景區需要不斷提升自我評價約束規範標準。例如,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通過升級改造公共服務設施、景區綠化和綜合服務設施,於2023年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三)紅色旅遊宣傳推廣媒介走向多元
充分利用網絡媒介
網絡已成為紅色旅遊宣傳的重要渠道。例如,抗美援朝紀念館配合人民網製作《那年爺爺二十三》微紀錄片,生動展示了丹東英雄城市形象。遼寧省葫蘆島市網信辦舉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全媒體展示遼寧西部沿海城市的山海之美,吸引更多人關注遼寧。
合理藉助活動平台
紅色旅遊的發展需要抓住發展機遇,合理藉助平台擴大景區知名度。例如,抗美援朝紀念館在2024年春節期間開展「文博館裡過大年」活動,遼瀋戰役紀念館在國際博物館日開展「紅色遺址『劇』精彩」活動,通過文化節日開展相關紅色旅遊活動,實現文旅融合發展。
(四)紅色旅遊產品業態發展不斷豐富
策劃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遼寧省以紅色文化為紐帶,推出了一系列紅色旅遊線路,全面提升了遼寧紅色旅遊品牌影響力。例如,「不忘國恥·英勇抗戰」線路、「遼瀋槍聲·解放號角」線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線路等,涵蓋了多個城市的重要紅色景點。
打造紅色文化演藝精品
遼寧省依託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推出了一系列紅色優質影視作品和實景演藝產品,如《英雄兒女》《九一八大合唱》《天算》等,將紅色文化活態化、情景化、互動化。
推出特色紅色研學產品
紅色旅遊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有利於開發多種多樣的紅色研學產品。例如,遼瀋戰役紀念館開展「行讀遼瀋紅厚植愛國情——探尋紅色記憶」主題研學活動,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與多所高校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開展「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系列研學活動。
儘管遼寧紅色旅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主要集中在紅色文化內涵挖掘、旅遊融合度、人才隊伍建設和體制機制等方面。
(一)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
遼寧雖然擁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但紅色旅遊產品的開發並不完善,資源開發程度較為淺顯,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導致旅遊產品種類單一。例如,雷鋒紀念館在遼寧省內有七個,存在參觀內容雷同的現象,景區自身對紅色文化內涵的渲染力度不夠,講解缺乏感染力,無法充分展示其所承載的歷史意義。
(二)紅色旅遊融合度不高
遼寧的紅色旅遊發展主要還是單獨景區的發展,未實現與其他產業的聯合發展。紅色旅遊景區多為「孤島式」開發,缺乏聯動效應。同時,遼寧在紅色旅遊宣傳方面缺乏強有力的宣傳媒介,新媒體內容趣味性與新穎性不足,未能很好地抓住觀眾眼球,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
(三)紅色旅遊人才隊伍有待優化
遼寧紅色旅遊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具有紮實理論基礎的專業旅遊人才。相關人才培養缺乏激勵機制,導致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紅色旅遊景區講解員隊伍普遍存在工資不高、晉升空間不足等問題,導致從業人員流動性強,部分景區講解員以兼職為主,專業性不高。
(四)紅色旅遊相關體制機制不靈活
遼寧紅色旅遊景區大多為事業單位屬性,分屬於不同的主管部門,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導致景區發展受限。部分紅色旅遊景區資金緊張,政府財政撥款有限,景區發展捉襟見肘。同時,相關旅遊開發扶持政策存在未合理落實的情況。
針對遼寧紅色旅遊發展的困境,提出以下對策建議,旨在推動遼寧紅色旅遊的高質量發展。
(一)豐富紅色旅遊產品類型
遼寧紅色旅遊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挖掘地域性特色及其所蘊含的獨特紅色文化內涵。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加旅遊的展示形式,如AR全景、視頻、音頻等方式,增加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的代入感。設計紅色活動,增加遊客遊覽方式的多樣性與創新性,如開展紅色歷史小短劇活動,讓遊客重現當時的戰爭景象,體會革命先輩的艱苦。
(二)深度開發省內旅遊景區聯動
根據歷史發生的時間順序設計旅遊路線,實現紅色旅遊景區聯動。設計特色旅遊專線,使遊客更加深入地了解遼寧紅色歷史。以「六地」作為品牌,突出遼寧紅色旅遊的特點,打造遼寧省內紅色旅遊形象,擴大知名度與影響力。線上宣傳要合理利用新媒體平台,線下宣傳要抓住具體實踐活動的教化作用,增加遊客的體驗感。
(三)建設紅色旅遊高水平人才隊伍
整合省內旅遊院校資源,提升教學水平,優化相關專業課程,增強遼寧發展紅色旅遊的活力與動力。針對現有旅遊人才,定期開展培訓,設置相關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確保紅色旅遊相關從業人員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知識。針對景區講解員,要嚴格要求其具備良好專業素養,能夠應對不同類型的遊客需求,為遊客帶來良好的旅遊體驗。政府可以提供相關人才就業福利政策,吸引高層次旅遊人才加入。
(四)完善紅色旅遊景區體制機制
旅遊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健全紅色旅遊景區體制機制,設置相關監督管理機構,定期對紅色旅遊景區經營狀況進行評估檢驗,提出發展建議。完善紅色旅遊景區的績效評價體系,鼓勵景區探索新型旅遊發展模式,挖掘自身特色內涵。鼓勵當地政府與紅色景區根據自身發展情況,結合相關體制機制及政策進行適當調整,靈活應用,發揮出相關政策的真正價值。
遼寧作為紅色旅遊資源大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紅色精神。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傳承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豐富紅色旅遊產品類型、深度開發省內旅遊景區聯動、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完善景區體制機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遼寧紅色旅遊的品質和競爭力,推動遼寧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未來,遼寧應繼續發揮紅色旅遊的本土特色,吸引更多遊客參觀遊覽,積極推動紅色旅遊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促進遼寧省綜合實力的穩步提升,為新時代遼寧振興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