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量子計算作為下一代計算技術的核心,正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廣泛關注。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應用的逐步落地,量子計算在生物醫藥、金融科技、能源材料等領域的潛力日益顯現。2023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已達47億美元,預計到2035年將增長至8117億美元。這一趨勢表明,量子計算不僅是科技競爭的焦點,更是推動全球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量子計算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日,中國一家領先的量子計算企業與西班牙相關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中西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啟動。根據協議,中國企業將輸出自主量子計算軟硬體技術,支持西班牙建設「三算融合」算力中心及經典量子混合算力雲服務平台。這一合作不僅打通了中西量子技術協作通道,也為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的協同創新提供了新範式。
量子計算憑藉其獨特的量子疊加與糾纏特性,能夠在特定問題上實現指數級算力突破。這種算力革新為應對全球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合作,雙方還將聯合開展抗量子密碼技術研發及場景應用,為量子時代的信息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技術實力已得到國際認可。目前,中國是全球少數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之一,其自主研製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已為全球139個國家的用戶提供穩定算力服務。2024年11月,中國首次向海外出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機時,標誌著中國量子計算產品正式走向國際市場。
國際量子計算市場潛力巨大,但供給能力有限,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國家,量子計算機存在顯著缺口。中國量子計算企業通過技術合作、設備出口和雲服務等方式,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為支持這一趨勢,建議政府制定專項政策,在技術標準、質量監管和市場准入等方面為量子計算機出口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及科技發達地區的深度合作,共建量子計算技術聯合實驗室或研發中心。
2023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中,歐洲占比38.3%,北美占比29.9%,中國占比15.1%,亞太地區(除中國外)占比12.6%,其他地區占比4.1%。預計到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117億美元。這一數據表明,量子計算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領域。
目前,國際上擁有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主要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與芬蘭。中國作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後第三個具備這一能力的國家,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不斷提升其在全球量子計算市場中的競爭力。
總結
量子計算作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落地。通過國際合作、技術輸出和市場拓展,中國量子計算企業正在為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貢獻重要力量。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持續突破,量子計算將在更多領域發揮其獨特優勢,推動全球數位化轉型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