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雙碳」願景成為我國能源產業轉型的關鍵指引。我國作為「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煤炭長期以來在能源領域占據主導地位。2022年,我國煤炭產出總量達到45.6億t標準煤,在能源消耗總量54.1億t標準煤中,煤炭比重仍占據50%以上。然而,煤炭產業的發展面臨著碳排放高、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2025年煤炭行業將迎來重要變革,預計產量或達48億t後逐步回落,行業將在轉型中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2025-2030年中國煤炭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從2012-2022年,我國煤炭產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22年達到45.6億t標準煤,充分顯示出煤炭在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是保障能源穩定供應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耗總量持續攀升,2022年達到54.1億t標準煤。儘管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但依舊占據50%以上。這一數據反映出煤炭在當前能源消費結構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過其占比下降也體現了能源結構調整的趨勢。
通過構建能源預測模型,對終端能源需求進行分析可知,未來煤炭、油品、焦化品等傳統能源需求呈下降態勢。以2025-2035年為例,煤炭需求在2025年為34.5億t標煤,之後雖有波動,但整體呈下降趨勢,到2035年降至34.7億t標煤。這一變化符合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也預示著煤炭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地位將逐漸改變。
預測顯示,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仍在持續增長,尚未達峰。不過,隨著非化石能源發電規模的擴大,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長速度和達峰年份會受到影響。在一次能源供給方面,煤炭、石油預計在2030年內達到峰值,之後逐漸下降;天然氣與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供給總量則逐步上升,預計2035年達到峰值。這表明煤炭在能源供給中的主導地位將逐漸被削弱,能源供給結構將向多元化、清潔化方向發展。
煤炭消費總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增長,但終端消費用煤和煉焦制油制氣等用煤預計在2028年達峰,之後逐漸下降。到2040年以後,隨著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的發展,煤炭消費占比將持續下降。這意味著煤炭將從長期的主體能源逐步轉變為托底保障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角色發生重大轉變。
在未來數年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依然穩固,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煤炭行業不應單純以開採量和利潤為導向,應注重穩定職工隊伍,提高煤炭回採率和綠色開發水平。即便未來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下降,也要發揮其調峰和應急備用的作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煤炭產業碳排放量大,清潔高效利用是關鍵。通過智能化開採和現代煤化工技術應用,實現煤炭綠色清潔利用。同時,積極研發和應用低碳、零碳技術,對煤炭碳排放進行中和處理,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價格差異較大。在「雙碳」願景下,應加強市場調控,優化煤炭企業價格區間。煤炭行業前景分析指出,可通過計提費用和政府調度調控等手段,確保煤炭企業合理盈利,避免價格大幅波動,促進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煤炭消費總量未來呈下降趨勢,煤炭行業及相關產業應積極拓展新能源市場。利用煤炭開採區域的資源優勢,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實現傳統煤炭產業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為行業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當前,煤炭在我國能源體系中仍占據重要地位,產量和消費量都處於較高水平。然而,基於「雙碳」願景下的能源系統預測結果表明,煤炭行業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2025年煤炭產量或達48億t後逐步回落,未來其需求量和消費量將明顯下降,在能源供給和消費結構中的占比也會持續降低,逐步從主體能源轉變為托底保障能源。為適應這一趨勢,煤炭行業需要積極採取措施,發揮兜底保障作用,推進綠色智能清潔開採利用,加強市場調控,並積極拓展新能源市場。只有這樣,煤炭行業才能在「雙碳」目標的約束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繼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