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提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乘用車前裝標配AEBS搭載率已達63%,而新國標實施後將推動全行業100%車型適配這一主動安全技術。
隨著《輕型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強制性國家標準進入公開徵求意見階段,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迎來關鍵轉折點。這項將於2028年全面落地的新標準,不僅將AEBS的適用範圍從乘用車擴展至皮卡、微卡等N1類載貨汽車,更首次提出對行人、自行車等弱勢交通參與者識別能力的量化考核,標誌著我國在主動安全領域正式進入"全場景覆蓋"新階段。
現行推薦性國標GB/T39901-2021僅規範M1類乘用車的車對車碰撞場景,而新標準將監管對象擴展至N1類輕型商用車,填補了皮卡、微面等車型的安全空白。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約75%的載貨汽車未配備AEBS系統,此次政策調整將推動超過200萬輛在產車型完成技術改造。
新國標還顯著提升了性能指標:要求車輛在20-60km/h速度區間內,必須對橫穿道路的行人、自行車及兩輪摩托車實現有效預警與制動。測試環節新增複雜場景覆蓋,包括目標右轉、相鄰車道靜止目標誤判等12種工況,並將部分項目合格率門檻從85%提升至90%,同步引入仿真試驗體系以降低企業驗證成本。
儘管當前國內20萬元以上車型的AEBS標配率達90%,但10萬元以下車型搭載率仍不足5%。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對"千元級增量成本"的顧慮,使得經濟型車成為規模化普及瓶頸。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10-15萬元區間的AEBS滲透率僅為48.3%,與高端市場形成顯著差距。
技術穩定性仍是制約因素:在"鬼探頭"等突發場景中,超過60%的量產車型無法在時速80km/h下實現有效制動。傳感器性能受光照、雨霧等因素影響明顯,某品牌車主手冊明確標註其系統存在極端天氣失效風險。這要求產業鏈加速推進多模態感知融合技術,如雷射雷達與視覺算法的協同優化。
新標準實施將直接拉動傳感器、控制器及制動執行器等核心部件需求。據測算,2025-2030年間國內汽車AEBS系統市場規模年均增速將達18%,其中毫米波雷達與視覺攝像頭的複合增長率預計分別達到22%和19%。雷射雷達企業正通過成本下探加速滲透,部分國產產品已實現單線成本降至600元以下。
整車廠面臨研發體系重構壓力:新標準要求企業在型式批准後12-24個月內完成全系車型適配。這倒逼車企建立AEBS與智能駕駛系統的深度協同開發機制,測試驗證周期將延長30%以上。零部件供應商需同步提升仿真建模能力,目前行業平均仿真測試占比已從5年前的15%提升至45%。
我國新國標的制定進程與歐盟形成技術競合態勢。2022年歐盟強制要求乘用車標配AEBS後,其追尾事故率下降38%,而此次中國標準創新性地納入弱勢交通參與者考核指標,測試場景複雜度超越國際主流規範。這種"本土化適配+前瞻性布局"的雙重特徵,使我國在智能汽車安全領域首次實現標準輸出能力。
保險行業已開始響應政策變化:多家頭部保險公司宣布將AEBS裝機率與保費係數掛鉤,預計到2026年可降低15%-20%的賠付支出。消費者認知提升同步加速市場教育進程,第三方調研顯示2024年購車決策中考慮主動安全配置的人群比例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
結語:AEBS重構汽車安全新範式
從技術選配到強制標配,AEBS的產業化進程正在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安全基因。隨著2028年實施節點臨近,這項融合感知、算法與執行的技術體系將覆蓋全車重範圍,推動交通事故率結構性下降。未來3-5年間,產業鏈上下游將持續圍繞場景適配性、成本控制及系統可靠性展開深度創新,最終形成"標準引領技術—市場驗證價值—政策保障普及"的良性循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