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當前市場數據及政策動態綜合整理)
近年來,可控核聚變技術取得跨越式發展。截至2025年5月,A股市場相關概念板塊已呈現顯著波動,哈焊華通單日漲幅達20%,雪人股份、大西洋等多隻個股連續漲停。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宣布計劃於2030年前實現商業化應用,並通過政策改革加速核能技術落地。這一系列動態表明,全球可控核聚變產業正進入關鍵轉折期,技術創新與資本布局同步提速。
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已將可控核聚變列為能源戰略核心。2025年數據顯示,美國政府通過行政命令改革監管流程,目標在2030年前完成新一代反應堆測試及部署。這一時間表直接推動全球技術競賽升級,促使中國加速推進自主研發進程。國內科研機構與民營企業正形成「國家隊+民營創新」的雙軌發展格局,包括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星環聚能等主體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部分項目進入工程驗證階段。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核心挑戰在於高溫等離子體約束與材料耐受性。2025年最新進展顯示,國內企業在超導磁體、高精度電源系統等領域實現關鍵部件國產化。例如,寧波新容電器為磁體電源項目提供的電容產品已應用於實驗裝置,雖當前占比較低(不足公司營收的5%),但其技術疊代將隨商業化進程持續放量。此外,混合堆技術因兼具工程可行性與燃料成本優勢,正成為國內中長期布局的重點方向。
根據行業預測,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發投入已超百億美元規模,中國資本市場對相關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增強。政策層面,中國政府通過專項基金與稅收優惠加速技術落地;企業端,混合堆工程化項目正吸引能源、材料等多領域資本參與。例如,某民營初創公司已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計劃於2035年前建成首個商用示範電站。
當前產業呈現「雙軌並進」特徵:短期內,實驗堆建設帶動特種合金、超導材料等細分領域需求增長;中長期內,混合堆技術路線可能成為過渡性解決方案,推動核電設備、高溫部件供應商進入黃金成長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已提前布局聚變產業鏈關鍵環節,如保變電氣在變壓器領域的技術積累為其切入磁約束系統提供潛在優勢。
總結:2025年是可控核聚變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節點。海外市場加速商業化的時間表倒逼國內技術突破與資本投入,形成「技術研發-實驗驗證-工程應用」的閉環生態。儘管當前多數企業收入占比有限,但隨著混合堆示範項目落地及政策紅利釋放,產業鏈核心環節有望在2030年前迎來爆發式增長。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材料科學、精密製造及系統集成等具備技術壁壘的細分賽道,在風險與機遇並存中捕捉產業變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