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AI算力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已突破4800億元,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到2025年底總算力規模達到197EFlops。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推動下,算力產業鏈呈現結構性調整特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算力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期算力硬體領域出現顯著波動,以光模塊為代表的細分賽道在本月早些時候遭遇劇烈震盪:9月4日新易盛(300502.SZ)、中際旭創(300308.SZ)等龍頭股單日跌幅均超13%,帶動相關基金淨值回撤。數據顯示,某科技主題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平均下跌11%時,其實際淨值僅回撤6%,顯示持倉結構已發生調整。類似現象在多隻高集中度產品中顯現,部分基金對算力賽道的配置權重出現明顯鬆動。
當前市場調整源於三重因素疊加:其一,頭部公司滾動市盈率從年初的40倍升至65倍,估值泡沫引發機構獲利了結;其二,國家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後,行業合規成本增加;其三,海外算力巨頭英偉達H100晶片出口限制政策導致供應鏈波動。數據顯示,8月國內AI伺服器招標量環比下降27%,反映出市場需求端的階段性調整。
在硬體賽道震盪之際,資金開始向應用場景加速轉移。智能駕駛領域,L4級自動駕駛滲透率預計將在2025年突破18%;人形機器人市場迎來爆發拐點,頭部企業已啟動量產測試;網際網路企業通過AIGC技術改造傳統業務,推動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增長至1.7小時。某百億規模基金二季度對AI應用端持倉比例提升至34%,較一季度增加12個百分點。
"東數西算"工程全面落地後,西部樞紐節點算力利用率提升至68%,長三角-粵港澳超算協作網絡覆蓋企業達5.2萬家。財政部將AI基礎設施納入專項債支持範圍,預計四季度新增發行規模超過1200億元。生態環境部最新標準要求新建數據中心PUE值低於1.25,推動液冷技術應用占比從當前的9%提升至35%。
2025年的算力市場正經歷價值重構與動能轉換,在政策支撐下行業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投資邏輯已從硬體基建向應用場景深度遷移。隨著《數字經濟促進法》進入立法程序,預計到2026年AI應用層市場規模將超過硬體層的1.8倍,形成技術-資本-場景良性循環的新生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