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球衛星通信產業正經歷關鍵轉折。隨著政策支持持續加碼、技術突破加速落地以及應用場景不斷擴展,衛星通信已從專業領域向大眾市場快速滲透。中國三大運營商全面獲得衛星移動通信業務資質,疊加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推動行業進入商業化加速階段。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國內已有30萬用戶註冊衛星通信服務,支持該功能的終端設備超26款,預示著市場正從探索期邁向規模化發展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工信部發布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衛星通信用戶規模將突破1000萬,重點推進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業態。當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形成「天地一張網」布局,通過整合北斗、天通等衛星系統資源,加速衛星通信服務下沉。例如,中國移動的「北斗+天通」雙星服務已覆蓋應急救援、海洋運輸等場景,註冊用戶超49萬,終端設備超過1600萬台;中國電信則通過手機直連衛星技術,實現「不換卡、不換號」雙向通信,用戶規模突破300萬。
政策紅利疊加市場需求釋放,推動產業鏈加速成熟。2025年,衛星通信與車聯網、航空網際網路等場景的融合進一步深化,預計全年衛星直連車型銷量將突破10萬台,帶動相關硬體、軟體及服務市場擴容。
以6G「天地一體」為目標,運營商正通過技術創新突破技術瓶頸。中國移動研發的星地深度融合組網(STCN)技術,通過智能異構組網、頻率共享及資源調度算法,將衛星組網數量減少50%,單星成本降低10%。同時,終端側創新加速:通宇通訊推出的Macro WiFi設備可實現兩公里範圍內200+用戶同時接入衛星網絡;海格通信與國電高科合作開發全域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推動晶片、模組等關鍵部件國產化。
數據顯示,2024年已有7家手機廠商推出37款支持衛星直連的機型,累計銷量超2400萬台。未來,存量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突破(如中國移動與華為合作的「齊域」基站)將進一步降低用戶門檻,推動衛星通信像4G/5G一樣成為日常通信基礎設施。
衛星通信的應急通信價值在近年自然災害中得到驗證。例如,中國電信的手機直連衛星服務可在極端環境下提供語音與簡訊通信,在洪澇、地震等災害中累計服務超百萬用戶。在交通領域,汽車直連衛星技術已實現車載系統與衛星通信的深度融合,7款合作車型支持一鍵緊急呼叫和位置共享,2025年底銷量預計突破10萬台。
消費市場方面,衛星通信正從「可選功能」向「標配」演進。截至2025年10月,支持衛星直連的手機終端已覆蓋華為、榮耀、小米等主流品牌,預計2025年全球手機直連衛星滲透率將達15%,帶動衛星通信服務收入增長超30%。
衛星通信產業鏈已形成「晶片-終端-網絡-服務」全鏈條協同。上游企業如ST鋮昌通過多通道晶片技術提升衛星效能;中游運營商推動星地網絡融合;下游應用場景持續拓展至科研勘探、戶外探險等領域。中國電信構建的衛星移動通信生態,涵蓋終端研發、網絡建設及市場拓展,成為行業標杆。
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助力下,2025年衛星通信市場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運營商與衛星企業共建共享資源,民營企業加速技術應用落地,共同推動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
2025年是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政策紅利釋放、技術突破加速、應用場景擴展三重動能下,衛星通信正從專業領域向大眾市場快速滲透,預計到2030年用戶規模將突破千萬級。未來,隨著星地網絡融合深化、終端成本下降及服務場景創新,衛星通信有望成為全球通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應急保障、智慧交通、偏遠地區服務等場景提供持續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