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經過一段時期的深度調整,鋰電銅箔行業在2025年正步入一個結構優化與溫和復甦的新階段。儘管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但行業正通過技術升級與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應對挑戰,展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鋰電銅箔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超薄鋰電銅箔市場規模達到185億美元,中國市場為111億美元。展望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增長至220億美元,中國市場預計達到135億美元。下游需求方面,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00萬輛,中國銷量為950萬輛;全球鋰電池裝機量為900 GWh。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2000萬輛,全球鋰電池裝機量將超過1200 GWh,相應的銅箔總需求量約為110萬噸。
在生產供應端,2024年全球超薄鋰電銅箔總產能為80萬噸,中國鋰電銅箔產能為50萬噸,行業總產能達58.6萬噸,實際產量為47.2萬噸,產能利用率為80.55%。主要企業中,諾德股份產能12.3萬噸、產量9.8萬噸,嘉元科技產能9.8萬噸、產量7.6萬噸。預計到2025年,中國超薄鋰電銅箔總產能將達到72.4萬噸,實際產量預計達到59.8萬噸,產能利用率預計提升至82.58%。同時,諾德股份計劃產能將提升至15.6萬噸,預測產量12.8萬噸;嘉元科技計劃產能12.3萬噸,預測產量10.2萬噸。

產品結構方面,2024年全球厚度不超過6微米的超薄鋰電銅箔需求占比為45.2%,其中4微米銅箔市場滲透率約為15%,4.5微米銅箔市場份額為20%。預計到2025年,4微米及以下厚度銅箔市場份額將從2024年的15%提升至22.7%,全球厚度不超過6微米的超薄鋰電銅箔需求占比預計提升至52.1%。技術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包括向5微米、4.5微米發展的輕薄化方向,配合矽碳負極的高強度化需求,以及應對固態電池的表面處理技術和複合銅箔等新技術的探索。
原材料供應方面,2024年全球電解銅產量為2580萬噸,其中約7.6%(約196萬噸)用於鋰電銅箔生產,電解銅平均市場價格為8200美元/噸(或6.8萬元/噸)。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解銅產量將達到2750萬噸,用於鋰電銅箔生產的電解銅占比預計提升至8.0%(約220萬噸),電解銅價格可能回升至7萬元/噸。
政策環境持續優化,2024年政府對超薄鋰電銅箔生產企業的直接補貼總額為320億元人民幣,超薄鋰電銅箔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數量為23項。預計到2025年,政府對超薄鋰電銅箔產業的財政補貼總額將達到360億元人民幣,產品出口退稅率預計從13%提高至15%。這些政策措施為鋰電銅箔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體而言,鋰電銅箔行業在經歷調整後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業將逐步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未來,鋰電銅箔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