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類型的印刷企業中,國有書刊印刷企業無疑是處境最為艱難的一個群體。資金短缺.業務不足、離退休負擔過重、利潤率偏低等難題,像一座座大山壓得國有書刊印刷企業喘不過氣來。
現狀:陷入困境
近年來,國有書刊印刷企業,尤其是全民所有制課本、教材定點印刷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和效益滑落狀況。以陝西省岐山縣國營五二三廠為例,2000年,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557萬元,銷售收入5956萬元.實現利潤22萬元,人均年收入1萬元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839萬元,銷售收入4219萬元.實現利潤12萬元,人均年收入1.1萬元;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779萬元,銷售收入3986萬元.虧損260萬元.人均年收入9000元:2005年1-4月份,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l000萬元.嚴重虧損。企業周轉資金極為短缺.發放職工工資困難,大有入不敷出、艱難度日的窘境。
造成國有書刊印刷企業困難狀況的原因較多,筆者暫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近幾年來,印刷行業的准入門檻有所降低.政府主管部門意在激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課本、教材印刷.使各種所有制企業得以平等自由競爭,實現優勝劣汰。以陝西省為例.陝西省3600萬人口.已經有3000多家印刷企業。作為出版社,隨著企業化改制的實行.逐步推行印刷品招標制。作為印刷廠,面對僧多粥少的局面.國有書刊印刷企業往往是處於劣勢。
二是教材改版帶來了品種多、批量少的嚴峻形勢。2004年,隨著實驗教材的廣泛使用.舊版本教材的征訂.多種版本的教材一齊上市.爭奪有限的教育資源市場。目前課本、教材品種多、批量少已成為一種誰也難以改變的現實。作為印刷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鞏固下來的老品種.往往很少或沒有訂量.陷入自然斷送的命運:開發新的品種.成本太高.訂量不大.如同雞肋.吃之無肉.棄之可惜.陷於進退兩難境地。有的出版社為了部門利益或為了照顧老關係.往往暗箱操作,將一個大一點的品種大卸八塊.分解到多個廠,每個印廠多則l000多令紙.少則幾十令紙的印刷任務.這嚴重衝擊了印廠本來已十分微薄的加工利潤。
三是印刷工價一降再降。面對供大於求的印刷市場形勢.出版社採取了降低印價的策略。一方面印量減少.另一方面印價又低.這使本來各項成本費用居高不下的國有書刊印企更是難以與輕裝上陣、靈活自如的民營企業平等競爭。過去.民營企業抱怨國企享受優惠政策多.難以競爭.只能拾遺補缺。現在.國有企業卻感到束縛太多.負擔太重.怯於與民企競爭。據介紹.書刊彩印價過去最高是一色令39元.現在則降到18元左右;黑白活件一令紙印價降到僅為10元左右。聽說出版社大力推行捲筒紙改平版紙印刷,徹底取消對印廠的紙張補貼.使印廠的加工成本進一步加大.盈利空間更小。一些國有大型書印刷~0企業已經陷入小干便虧損.中干無盈利.大幹又無活.不干又餓死的危險境地。
四是各項印刷成本不斷上漲。一方面是印刷品加工價格在下調.另一方面是印刷原輔材料價格在上漲。
油墨、Ps版、橡皮布等平均價格上揚5%左右.特別是紙張.不僅採購量大.沉澱資金多.而且價格上漲在30%以上.供應商還要求現款交易,概不賒帳。同時.電、汽油、煤等價格也一路上揚。
特別是職工工資.呈剛性上漲態勢.與企業經營形勢形成極大反差。多方擠壓.使印廠的資金周轉陷入困境之中。
五是機制不活。國有書刊印刷企業長期形成的機制.僅僅適合於計劃經濟.現在面對市場經濟.必須有全新的觀念、機制和方法。但這種先天不足豈能在一朝一夕改變呢7過多社會負擔與人的思想觀念.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改革和實踐考驗才能消化或轉化。相對於民營企業.國有書印刷企雖還有一定的技術實力.但最致命的薄弱點仍是經營機制僵化.難以承攬到足夠生產與生存的活件。企業過去一年旺季是8個月.後來減到4個月.現在實則縮短到不足3個月.其餘時間.職工無活.設備閒置.車間幾乎關門。加之管理中責、權、利不到位.推諉、扯皮現象非常嚴重.更使企業效率低下.效益下滑。
出路:絕處逢生靠自強
面對困難重重的局面.國有書刊印刷企業惟有從自身出發.加強經營、加強內部管理.才能獲得發展的機會。加強經營是當務之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書刊印刷企業.當前最緊迫最主要的仍是承攬到足夠量的活件.使主要設備能正常運轉起來。只要把印製量做到一定程度.保證主要設備能高效運轉半年以上.那麼.企業的困難也會得到大大的改善。關鍵是企業的一把手與領導班子要把經營作為第一要務.經常跑市場.研究市場.把握市場規律.做實做細每一個客戶與活件的具體經營工作。要從戰略上定規劃.要從戰術上拿措施。大膽選撥一批靠得住、有本事、過得硬、想干成大事的人才從事經營工作.將企業一流人才放置到經營第一線.去施展才幹.建功立業。要加強考評.對有功之臣要及時予以重獎。做到能者富、劣者下。企業不僅要加強對教材、教輔活件的經營力度.而且要加強對社會書刊活件的經營力度.力求形成一種淡旺季互補.品種問互濟.從總量上做大做強。
加強內部管理是關鍵。國企管理中最大的弊病是責、權、利不清。不是有權不盡責,便是盡責不得利。加強管理.必須將責、權、利有機整合.互為一體。有權必須擔責.有責必須有利。不允許無責之權存在.也不能讓有責無利現象長期下去。無私奉獻.僅僅是一種倡導在全國勞模中也不大要求。對一般人只求盡職盡責.便給予適當利益切實做到賞罰分明.尤其是獎勵.要及時、要足量。堅決打破平均主義,使利益向苦髒累險崗位傾斜.『向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傾斜,向經營能手傾斜.向管理精英傾斜。陝西法士特齒輪公司,2004年職工人均收入4萬元.總經理李大信年收入300萬元,職工普遍認為經理拿得值。國有書刊印刷企業,一旦職業經理人將效益提升到一定高度,收入也可以高於職工十幾倍甚至更多。關鍵是主要經營者要竭忠盡智地去管理.真正把企業搞好.讓職工得到實惠。
降低成本是保證。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甚至大吃大喝.是國有企業的老毛病。印刷工價一降再降,企業各項成本費用居高不下.從事印刷加工的利潤十分微薄。企業必須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嚴格降低成本.壓縮各項費用.節儉辦一切事情.大力倡導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使成本節約意識滲透到每個職工的思想與行動之中,升華為一種企業文化理念。特別對勞動力成本.要精打細算。提倡一崗多責.一崗多能,精減機構,壓縮冗員,堅決做到不養閒人.不養懶漢。努力把人、財、物的各項成本費用降低到最低程度,集中有限的財力.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確保職工工資.確保企業有所發展。
多元發展是必由之路。
據資料介紹.中國圖書出版界出現嚴重的滯脹現象.即全國人均的圖書消費量疲軟.圖書出版呈現過剩和積壓。作為書刊印刷企業.幾乎是全國性供大於求。一方面課本、教材總量分化遞減;另一方面工價降低.成本加大.利潤微薄。這種形勢.逼迫企業必須尋找新的路徑,以求新生。目前
包裝裝潢市場前景廣闊,業務特點與印刷工藝接近.屬於內涵式發展之路。許多書刊印刷企業已經捷足先登.果斷進行產業與產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包裝裝潢產品。從而形成了以書刊為主業.以包裝、制盒等生產為新的增長點的一體兩翼格局。
優化配置.調劑餘缺,相得益彰.互補雙贏。當然,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繼續延伸產業鏈.或跨行業兼併發展。總之要進行戰略調整.尋找新的出路。絕不能將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中.這既是規避風險之策.也是謀求持續發展的需要。
加速改制是根本。國企與民營和外資企業的差距主要在體制上.要搞好國企.必須走體制改革之路。黨和政府的政策文件已明確了方針、方法,甚至已規定了改制的時間表。總之要形成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將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分開.在公司內部實行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負責制。這種體制既與市場經濟實現成功對接又可以克服國企舊體制中的許多弊病。目前,企業要按照政府的文件要求.積極準備.慎重操作.穩步推進。要做好清產核資工作.特別要主動尋找戰略
投資夥伴.實現一種資本與資源、市場的有效配置.明晰產權和股權,使責、權、利共為一體.確保企業在新的市場競爭中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