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06年,區域、行業以及SMB等用戶需求的增加促進了中國PC
伺服器市場的快速增長。從廠商到渠道,從產品到市場,焦點不斷湧現。如在短短一年內,CPU從單核到雙核,又從雙核到了四核;廠商在英特爾和AMD之間的搖擺和選擇也為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帶來了不少話題,用戶面臨更多的選擇。那麼,2007年的PC伺服器市場和渠道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又有哪些呢?
雙核統領市場,四核突破高端
2006年英特爾和AMD的雙核處理器之爭全面上演。隨著
晶片和伺服器廠商的大力推進,從去年9月開始雙核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單核產品逐漸退出。雖然去年底英特爾推出了四核CPU,但2007年無疑會延續「雙核主導」的格局。
原因在於:其一,剛剛經歷了單雙核交替期的市場需要一段平穩期。筆者認為,單核切換到雙核的動力更多來自於廠商的推動,而不是用戶需求的拉動,因此用戶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這個具有革命性的技術轉變。其二,雖然英特爾推出了四核,但為了保證伺服器廠商和用戶的
投資,短期內整個產業不會把重點轉到四核平台上來。其三,產品過多,升級換代過於頻繁會導致市場形成觀望態勢。2006年雙核產品推出時,用戶的觀望態勢已經形成,如今四核產品的過早出現和過份宣傳將會進一步加重用戶的持幣待購心理。因此,筆者相信2007年仍然是「雙核年」。
但是,我們也看到,四核CPU的出現給出整個市場帶來了更多的興奮點。首先,四核系統性能確實優於雙核系統。據一些專業機構測試,一顆四核至強處理器系統,幾乎等於雙路雙核的性能,英特爾也表示,四核比雙核Xeon5100系列處理器性能至少提升50%。其次,四核系統與虛擬化的結合會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應用模式。另外,為了保持住來之不易的競爭力,2007年中,AMD將會跟進四核,從而有可能在07年底引發「四核大戰」。
但就目前來說,四核還只是英特爾的「獨角戲」。四核產品也主要是針對一些絕對高端的企業用戶,對於大部分企業用戶來講,雙核才是主流。英特爾也表示,四核不會馬上成為主流產品,四核目前主要應用在伺服器、
工作站以及高檔遊戲台式PC機。
AMD伺服器冰火兩重天
從2003年開始,AMD憑藉皓龍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不少廠商的青睞。特別是在2006年,不僅穩定了同HP、SUN、曙光等早期夥伴的合作,更是擴大了與
IBM的合作範圍,還將DELL、清華同方、方佳、超毅等一批大小廠商拉了進來,全面確立了自己在OEM市場上的地位。
然而,OEM廠商的熱情與渠道用戶的冷淡似乎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鮮明對比。渠道作為廠商和用戶之間的橋樑,其對AMD的態度和認可在某種程度上能說明這一現象。
筆者調查了部分經銷商,發現雖然各大廠商高調宣布與AMD合作,但渠道中的AMD產品並不多見。到06年底,IBM的渠道中還難以見到AMD的身影,HP的渠道則一般不壓貨,需要用戶提前訂貨。DELL基於AMD平台的伺服器還不能在網上直接定購,而是需要電話定購。也就是說,AMD產品還處於「有推廣,卻無貨」的尷尬境地。某經銷商反映,截止到12月份還沒有一個用戶向其諮詢AMD平台伺服器。
當然,可能是筆者的調查不夠全面。也有可能是因為AMD皓龍產品更適合於HPC,而這類系統大多是通過廠商直銷給行業用戶,很少經過渠道。不過,用戶認知度不夠,廠商抱試探心理沒有重點推廣,以及英特爾在06年產品創新和宣傳上的無比強勢,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所在。不管怎樣,對AMD來說,2007年依然任重道遠。
ISV、SI成為渠道建設的重中之重
伺服器類產品的銷售模式正處於從單純硬體買賣向方案型銷售的轉變中。反映在渠道上,就是ISV、SI備受伺服器廠商的青睞。在伺服器市場中,ISV和SI一直就是聯繫企業用戶和廠商之間的紐帶,不僅僅是技術方案上的,也同時是情感的紐帶。SI和ISV擁有廣泛客戶資源和增值能力,他們不僅擁有二次開發
應用軟體的能力,而且能為用戶隨需定製應用方案。而傳統分銷商的功能卻在弱化,SI & ISV無疑成為推動雙核伺服器發展的主導力量。
筆者認為,2007年覆蓋更多的ISV和SI,建設行業導向型渠道體系,進而通過渠道商影響行業用戶,深入行業市場,將是伺服器廠商渠道工作的重點。對於廠商,擁有足夠數量及高忠誠度的ISV和SI是其產品能夠在本地行業市場上獲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因此在伺服器市場,廠商對優秀ISV、SI的爭奪異常激烈。
在過去的2006年,IBM推出了針對ISV/SI等大型合作夥伴,覆蓋大中型城市客戶的碧海計劃;HP ProLiant產品線積極拓展FT 500 精英計劃,全面爭取SI(系統集成商)合作, HP「飛天計劃」則進一步強化伺服器渠道的增值開發能力。國內的寶德早期也曾推出寶藏計劃,尋求與國內優秀的ISV、SI及
電子商務方案提供商合作。浪潮也同樣表示,希望重點發展一批SI/ISV/VAD,實現關鍵行業的突破。
關注區域市場,中小渠道漸熱
數量有限的ISV/SI高端渠道是廠商爭搶的資源,而分布在各個區域的數量寵大的中小型渠道也同樣引起了廠商的關注。隨著競爭日趨激烈,伺服器廠商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內的區域市場,對區域渠道的爭奪也全面升級。
目前,隨著行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3-6級城市已經成為伺服器需求量增幅最快的區域。由於在3-6級城市,廠商還無法做到直銷,只能通過渠道,而大量的是中小渠道,做的好的、做的大的經銷商或系統集成商鳳毛麟角。因此,數量眾多的中小渠道在廠商開拓區域市場、地縣級市場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如去年,IBM的「藍天計劃」想在中小城市爭取更多的合作夥伴;惠普推出CFT(Customer Face Team)合作夥伴計劃,發展那些能夠覆蓋到四五級區域、在客戶端擁有一定影響力和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寶德的「圖釘策略」將3~6級市場最為目標市場;浪潮的「翔龍計劃」把渠道進一步向3~6級市場滲透。
筆者認為,2007年隨著渠道區域化政策的深入,廠商將繼續關注中小渠道的開拓,在力保1-2級市場的同時,加大了3-6級市場的滲透力度。值得重視的是,由於伺服器產品要求渠道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銷售能力、信用狀況和行業經驗、解決方案能力,而中小渠道普遍實力小而情況複雜,發展狀態不穩定。因此,如何開發有效渠道、保障渠道的利潤又使渠道成為自己品牌的忠實者,將是2007年廠商在區域市場拓展中需要切實注意的問題。
綜上所述,2007年PC伺服器市場仍然是雙核系統的天下。而如何給四核系統找到合適的市場定位將是廠商比較頭疼的事情。對於AMD而言,雖然已經擴大了自己的OEM陣營,但要避免自己成為OEM廠商用來與英特爾討價還價的法碼,更重要的是,繼續推出更先進的產品,擴大用戶的認知度以及加深與廠商的實質性合作。從渠道來看,通過ISV/SI來加深或突破行業市場,通過區域代理商來拓展區域SMB市場將是廠商的銷售工作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