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中國中小型機械企業海外市場分析
 機械 2007-04-21 08:58:00

  根據數據顯示,近兩年,我國工程機械的出口規模每年都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長,工程機械出口數量也數以億計。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工程機械設備共出口8.8億台,金額總計29.4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58.8%。

  2006年1~10月,我國共出口工程機械75.4億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61.3%,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國工程機械龐大的海外市場以及高速的增長態勢。然而,在如此紅紅火火的海外市場中,真正能夠參與利益分享的生產企業卻並不太多。對於那些在技術、品牌、業績、營銷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劣勢的中小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來講,它們的海外之路異常艱巨。

  拿杜拜事件來說,由於建設項目過於集中,曾經有段時間起重機奇缺,杜拜地區所擁有的工程建設機械根本不能滿足大量集中開工的各類建設項目的需求。為此,當地的數百個建設項目都因為缺少塔吊而暫停施工。而根據現有和即將開工的工程預測,杜拜預約起重機,至少要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如此的國際市場需求量,難道國內的工程機械企業沒有看到嗎?事實是,國內工程起重機生產和銷售企業60%以上都沒有出口杜拜的計劃,這其中近三成企業竟然不知道杜拜奇缺各類起重機工程機械的消息。這說明,中國的工程機械生產企業,對國際市場,特別是西亞市場並不是特別關注。然而,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意外,對於國內的幾家知名的大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而言,西亞並非工程機械出口的主要市場。

  對於中小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而言,要登陸海外市場似乎顯得步履維艱。首先,中小型企業在品牌效應方面遠遠不如徐工、柳工、中聯等行業龍頭,其產品要想叩開國際市場的大門顯得異常艱難;其次,工程機械設備造價較高,後續的維護、維修就顯得非常重要;再有,由於缺乏對海外銷售渠道的構建和維護,使得機械設備的出口運作成本高昂,再加上出口規模所限,運作成本難以預計,從而造成出口利潤的大幅壓縮。還有,中小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在海外市場營銷方面缺乏經驗,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國內市場,而對于海外市場往往顧及得不夠。另外,實力有限也是限制中小型工程機械產業走出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成效的逐步顯現,以及對新開工項目的諸多限制和約束,工程機械的國內市場明顯不樂觀,對於那些大型的工程機械企業而言,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增長機會,而對於那些規模偏小、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小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而言,保住原有的國內市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對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從滿足內需向國際市場的轉變,相關協會應該引導企業做好市場細分和產品定位,向專業化方面發展,把握市場信息,完善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體系,使之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轉向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程機械產品,才是中小型工程機械企業的生存之道。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機械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