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信息產業部門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和職能轉變,全行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取得了「十一五」良好開局。
據信息產業部報告顯示,2006年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75萬億元,增長24%,其中軟體業4800億元,增長23%。實現利稅2200億元,增長12%。產品出口3420億美元,增長30%,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6%。骨幹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高,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企業有10家,其中超過1000億元2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軟體外包發展迅速,集成電路設計能力進一步提高,通信產品、計算機、新一代消費電子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突出。
一、2006年我國IC卡市場回顧
2006年,更是IC卡行業發展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中國IC卡行業步入產業分工合作、規模應用起步、產品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發展的新階段,產品結構調整、應用技術升級和優化資源配置穩步推進,表現出應用技術多元化、產品價格持續下滑、應用需求差異化、卡片市場國際化的典型特徵。整個行業面臨資本、技術、市場、配套、經營等多方面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還面臨海外市場拓展的若干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產業鏈的建設,探索差異化的競爭戰略,逐漸向高附加值環節轉移,通過加強合作來協調優化市場環境,積極探索海外市場的發展,成為中國IC卡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2006年的中國IC卡市場總體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全年企業卡片銷量(註:不是發卡量)超過16億張,為歷年之最,同時較上年度的10.8億張(上年度公布的銷量是7.5億張,特此更正)增長了55%,預計全球IC卡同期出貨量將在30億張左右,我國就占據了其中的一半還多,無可爭議地成為全球IC卡的製造中心。全年銷售額約為74億元,較上年度增長了32%左右,銷售額的增長低於銷售量的增長,這也進一步說明,產品價格持續下降。2006年的市場與往年比較有了很大的不同,雖然總體市場規模看起來波瀾不驚,但是內部結構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製造加工在產業群體中的份量日趨加重,自主研發的步伐遠遠趕不上製造加工的發展,各技術類型的發展更是大相逕庭。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市場大量擴張,全年出貨約3億張左右;行動電話卡採購量繼續擴大,合同採購總量為5.29億張,為歷年之最。同時電信領域的公話卡繼續呈現萎縮狀況,電信和網通旗下的無線市話卡(小靈通PIM卡)也沒有大的漲幅;本來寄予很大希望的稅控卡市場卻沒有什麼起色。從產品種類來看,非接觸卡市場呈增長趨勢,其結構也在快速轉變,低頻、高頻產品表現出色,出貨量加大。 2006年最大的亮點是海外出口部分,出口的卡片約占到全年出貨量的三分之一,且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半成品。在IC卡世界領域,中國已經承擔起世界工廠的角色。
縱觀2006年的中國IC卡市場的走勢,主要狀況如下:
1、市場規模和結構
移動電話卡合同採購量超過5億張,較上年度增長62%,占全年整體銷量的31 %。二代身份證卡迅猛增長成為了亮點,全年出貨量約3億張,增長了近3倍,而全年發出約2.8億張;二代身份證的大量應用拉動了非接觸式IC卡市場繼續高速增長,並已形成較大的市場規模,將進入穩定成長階段;其他應用領域由於種種原因增長緩慢,這與其行業鬆散性、各自為政有直接關係。
數據統計: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智慧卡專業委員會
2 、價格走勢
除一些政府明定的採購價(如二代證卡)以外,絕大多數的產品以市場調節為準,總體來看,2006年IC卡的銷售價格繼續呈下降的趨勢,出貨量越大的市場,價格下降越利害,出貨量較小或較散的市場,價格下降的比較緩。在行動電話卡方面,16K的卡片在2006年單價約為3.2元,32K的卡片在2006年單價約為每張3.7元,64K的卡片在2006年單價約為6.5元。應用於其它領域的產品,大容量的非常少,一般情況下,8K的CPU卡價格約在6~10元左右,較上年度下滑的幅度約在1~2元之間,非接觸式IC卡價格約在3~5元左右,較上年度下滑,普通邏輯加密卡價格約在1~2元左右,從以上可以看出,普通低端的卡片由於價格基本上到底了,價格下降的空間已經很小了,此外,非接觸式IC卡由於市場供求關係,下滑的幅度也是不大,反而是越所謂的高端產品,價格體系一直處在動盪之中,下滑的幅度也是比較明顯,當然這主要是體現在行動電話領域,而在非電信領域,由於出貨量的因素,價格下降的幅度並沒有如電信的下降幅度,這關鍵在於集中採購與分散採購的區別。預計2007年IC卡的價格體系仍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是各應用層面變化仍然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非電信產品的價格在2007年還不會出現電信卡那樣劇烈的局面。同樣產品不同價的狀況仍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存在。
3、產品出口成亮點
IC卡產品的出口並非在最近幾年的事,而在近兩年日益突出,主要是由於部分大企業面臨國內出貨量大而獲利減少的窘迫局面期盼海外市場。國內產品出口以前主要是合資企業在華的來料加工為主,國際上主要的智慧卡巨頭均在中國設有合資企業或獨資工廠,這些工廠已成為跨國企業全球生產調度的一部分,中國的國情使得合資企業的生產能力持續擴張,設備的空置率也大為減少,在訂單忙不過來的時候,還可以在中國輕易找到符合生產要求的卡廠進行分擔。在珠三角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重點專接國際訂單的卡廠。
4、渠道明晰擴銷量
當前我國IC卡市場銷售渠道主要分成三類,一是集中式的採購,如身份證、電信等大的項目。集中式的出貨對於生產企業而言,減少了中間的流通環節,通過這種方式出貨的量占到了整體出貨量主要部分;二是通過中間商下單方式,通常扮演中間商的多數是集成商,還有就是一些中間銷售商;三是直接向業主供貨,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企業,通過企業自己的銷售隊伍接單。當然一些企業也在承接同行的訂單進行加工。銷售渠道結構的變化會對整個產業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第一種出貨方式方面。不同的渠道形成了不同的市場,其中包括市場的准入門檻、價格體系、產品質量等方面。
5、市場細分應用廣
當前我國的IC卡應用市場細分程度逐漸加大,基本上處於全面開花、各自為政的局面,各行業對IC卡的應用也是自成一套系統,能做到相互通用的鮮有例子。由於IC卡的發展歷史在我國也僅有短短的十來年光景,加上各行業對IC卡的認識程度不一,重視程度不同,造成了你發你的卡,我發我的卡的局面,而且,IC卡作為很好的認證與支付的電子產品,在各行業各地方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上升到城市名片的高度。我國的IC卡應用從早期的電信、銀行幾大應用擴展到了十幾大行業,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而且,在廣闊的農村市場也處處可見IC卡的影子。
二、2007年中國IC卡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IC卡的大規模應用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相應帶來企業資源配置和技術研發投入的變化,大企業的戰略定位趨於明朗。行業供給規模繼續擴大, 二代證卡、行動電話卡產量增加是主要動力;供需均衡性仍表現為結構失衡導致的供大於求,價格競爭形勢比較嚴峻。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跨國企業,操作模式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化了,怎麼保證在市場上的費用,節約已經成為很多企業頭痛的問題,銷售量上去了,但是費用增長也很快。怎麼用不同的銷售模式規避直接的費用是IC卡企業2007年面臨的難題,一個是從市場開拓費用節省上想辦法,一個是從渠道之間的回款方面想辦法,使之促進企業良性運作。
此外,產品成本費用的上升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晶片供應的波動首當其衝,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晶片市場國際依賴性仍然嚴重,英飛凌、三星、愛特梅爾、飛利浦、ST、瑞薩等國際半導體巨頭對IC卡市場還是具有不同的影響。其次是相關的材料漲價也會影響到IC卡相關成本,從而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行業內的企業變革處於活躍期,橫縱交叉的重組併購和新企業進入並存,從二代證、電信市場得以壯大的大公司日益加快向其他市場拓展的步伐,此外,進軍國外市場成為這些企業的重點工作。
市場的多方面應用帶動了產品多元化的發展, IC卡技術多元化的大趨勢下,不同產品加速發展爭奪市場定位,卡片量產規模增加最快,USB KEY和非接觸式CPU卡在銀行、信息安全、城市信息化建設等市場仍具有較好發展空間,雙界面卡也具有了性價比的優勢,在激烈的角逐中共存。
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受到大企業重視,但取得顯著成功尚需時日,應用技術創新是轉型期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降低成本和提高容量是行動電話卡供應商與運營商的共同追求;建立和完善一卡多用平台仍然是政府及產業部門共同關心的項目;國內移動支付技術的開發將會受到產業及應用界的關注。
IC卡市場處於周期性波動的上升期,國際和國內需求旺盛,消費結構升級帶來新的增長空間,3G的啟動,銀行卡的PBOC 2.0遷移,近場通信(NFC)應用以及制定我國近場通信應用標準,奧運會的門票證卡,稅控卡的應用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品,特別是相關機具等都是業界營銷和需求的熱點。
如同其他電子產品進入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難度加大一樣,國際貿易壁壘、國際市場遭遇「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法規化」智慧財產權競爭規則也會影響到我國日益增長的出口市場,特別是2006年國際市場在IC卡有關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等方面日趨變幻莫測,未雨綢繆、知已知彼、加快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均是產業界需要考慮的大事。
多年來IC卡企業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仍將是企業在2007年共同必須面對的事實,先前大家各守一片天下,你有你的道道,我有我的特徵,但是在最近幾年的市場競爭中,大家對於彼此的特徵都進行了研究,那麼就存在一個同質化的問題,產品同質帶來的是價格的持續走低,但是這種情況又不能根本改善,因此,未來的競爭的一個困境就集中到了企業的低成本上。如何在對抗競爭的同時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仍是很多企業2007年的主要課題之一。
三、結束語
2006年,雖然存在種種挑戰,但RFID熱浪的高漲和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新型IC卡技術應用的不斷湧現,在為中國IC卡行業帶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推動整個行業在技術標準和法律規範的制定、優化發展環境和加強聯合協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事件和動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其中明確了電子護照的法律地位;《建設事業集成電路(IC)卡應用技術》國家行業標準頒布實施;建設事業領域的CPU卡產業與應用聯盟的成立,為今後建設事業各領域大規模推廣使用CPU卡打下堅實的基礎;NFC在我國的試點應用,特別是研究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近場通信的應用與標準;IC卡企業加強聯合積極探索智慧財產權應對體系,加強在國際和國內市場、核心技術和標準方面的協調合作等,不僅反映出整個中國IC卡行業的進步,也反映了中國IC卡企業的理性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