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陶瓷歷史悠久,制瓷工藝與裝飾技藝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而名揚海內外。建國以來我國大江南北建設了許多大型陶瓷產區,為發展陶瓷事業與當地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陶瓷業的興旺還刺激與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如礦產、交通、能源及第三產業的發展。
當前國際市場需求結構正發生巨大變化。歐、德、日、韓等傳統陶瓷生產大國,已將密集性勞動行業的陶瓷業逐步放棄,而採取大量從國外進口陶瓷的方針。為中國陶瓷業的持續、穩步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例如,當前國際市場上美國陶瓷消費者需求紋飾淡雅、明快的美術陶瓷;德國市場很歡迎具有仿古風格的瓷器餐具及咖啡具;法國人喜歡動物造型的瓷器製品;日本人青睞手工風格,造型與釉色豐富、有窯變效果的陶瓷產品;澳大利亞流行鐵炻器與鐵質感的瓷器產品;義大利青睞紫沙陶壺茶具;西班牙消費者歡迎具有東方色彩的陶瓷產品;俄羅斯則需要大量進口供實驗使用的各類化工陶瓷製品等等。國際市場對陶瓷的需求範圍越來越廣,這為我國陶瓷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不過,隨著我國及世界各國優質高嶺土與細瓷原料日益減少,生產精細瓷器的細瓷原料儲量日減,價格也越來越昂貴,增加了產品的成本。而且也越來越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儲量非常大的粗陶瓷原料,遍布我國各地,採用當地豐富的陶土資源生產粗陶瓷產品,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多年來粗陶瓷產業不受重視,也是事實。其實,發展適合本地特色的粗瓷產品,說是粗瓷,但粗瓷並不粗。關鍵是將它做好,做細。將當地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與資源優勢三者結合起來,就能成氣候。就能實現"泥土變成金"。其發展起來將是前途無量。還能實現大批出口,何樂而不為?
為建立循環經濟,繼續推動我國陶瓷產業持續穩定向前發展,將陶瓷產業這塊蛋糕做大,現借《陶城報》就發展粗陶瓷產業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一:資源優勢
建國50多年來,國家有關地質部門對陶瓷原料的分布與儲藏進行了勘探,得出的數據為優質陶瓷原料儲藏均僅為千萬噸級。相比較之下,我國各種粗瓷陶土原料儲量品種多,儲藏非常豐富,多為億噸及幾億噸、幾十億噸級。如北方的大青土、二青土、缸土、鹼石、焦寶石等儲量都很豐富。大青土儲量有幾十億噸、缸土也有數億噸。南方的紫砂土儲量十分豐富,有十幾億噸。此外還有鋁礬土、煤矸石等均有千萬噸級到億噸級。包括各地煤礦廢棄的煤矸石山,也可以用做粗瓷原料。豐富的陶瓷原料與豐富的能源條件是大發展的優勢,發展粗瓷產品起碼使用幾百年沒有問題。歷史經驗證明,採用地產粗瓷原料可以大批量生產各類陶瓷產品。可以生產藝術陶瓷、園林陶瓷、建築陶瓷、衛生陶瓷、日用陶瓷(如沙鍋、陶製餐具及茶具等)等各類產品,經過精細加工還可以生產出口國際市場的各種炻器產品。今後應該下大力氣推動粗陶瓷產品的發展。
將來我國陶瓷發展的方向,在保持細瓷產品創高檔與品牌的同時,更應該大力發展以當地原料生產的粗陶瓷產品。其實,陶瓷是一個大概念,也包括含一定比例的當地粗瓷原料生產的陶瓷產品。粗料通過細作,也可以生產出好產品,創造出較高的經濟價值。它包括有日用瓷、藝術瓷、仿古瓷、園林瓷、工業瓷、電磁等種類的方方面面。大力發展粗瓷產品還非常符合當前國家要求發展綠色產品、造就循環經濟的大政策。
二:可供發展的產品
(1)、炻器。
炻器產品位於瓷器與陶器之間,主要是用當地含有鐵及各種雜質的劣質原料生產的產品,產品種類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插花具等。我國陶瓷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已經開始生產炻器產品。主要產區有山東淄搏、河北彭城、江蘇高淳、河南焦作等瓷區。這樣可以抵消由於高檔細瓷原料由外地運輸,成本不斷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產品成本。炻器產品主要大量出口到國際市場,而且進入美國市場沒有那麼多的貿易限制。因此,將來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炻器產品,加強產品設計與提高裝飾藝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炻器生產強國。
(2)、發展"和陶"產品。和陶產品即具有東方風格的造型豐富、釉色斑斕的陶製餐具產品,由日本最先生產,故稱和陶。和陶產品的特色是注重反映手工製作痕跡,擅長發揮造型的豐富與變換性,重視各種色釉裝飾。其所用原料、釉料與生產技術,在我國任何一個陶瓷產區均可以完全可以滿足。和陶產品可以作為繼陶瓷沙鍋後未來產品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也是粗陶瓷產品發展的一個方向。目前,"和陶"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台灣、韓國及東南亞地區,而且每年定單很大。
(3)、美術陶瓷。我國各地的陶土原料儲藏豐富,能夠生產各種美術陶瓷,如江蘇宜興生產的紫砂壺、仿鈞釉藝瓷;河北彭城瓷區生產的各種仿古瓷、高溫花釉動物雕塑、現代陶藝;河南洛陽、禹縣生產的唐三彩雕塑、仿古鈞瓷;廣東石灣生產的瓦脊公仔、人物雕塑等產品都使用了當地的粗瓷原料。美術陶瓷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美術瓷可以解決大量就業。也可成為展示地方陶瓷藝術形象的名牌,成為推動陶瓷觀光旅遊的熱門產業。
發展美術陶瓷,目前還不需要大量的投資。搞一家民間陶瓷作坊,個人投資幾萬元就可搞起來。但在他們創業初期時困難很多,政府可在稅收及收費上進行扶持,實行優惠政策。此外,能否幫助其搞到小額貸款。
(4)、園林陶瓷。目前國家大力發展旅遊業與園林事業,對園林陶瓷產品的需求很大。因此發展園林陶瓷產品很有前途。如陶瓷花盆、花缸、魚缸、陶瓷果皮箱、大衣架、瓷桌、繡墩、燈架、燈柱等產品,這些都使用粗瓷原料生產。關鍵是在粗瓷的外表掛上一層美麗的釉色,以增加其美感與觀賞性。當然,粗瓷原料也可以用於釉料配製的原料,可謂一舉兩得。
(5)、紫砂陶瓷。目前國內園林產業已經形成上千億元產值的市場,對各類陶瓷花盆需求數量驚人。我國南北方各地,紫砂土原料儲量均十分巨大,也能在生產粗瓷產品方面做出大文章。如江蘇的宜興瓷區用紫砂土生產琉璃瓦與紫砂壺、園林陶瓷產品。他們利用粗瓷原料生產陶瓷製品,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僅靠紫砂土原料資源一項就發了財,做得很好。不僅紫砂壺能夠賺錢。他們做得紫砂花盆也很不錯,產品造型成了系列。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等各種花盆產品,還出口到國外市場。
佛山瓷區生產的人物陶瓷雕塑也使用有大量的紫砂土原料(只是在當地的稱呼不同);河南省寶豐瓷區也採用紫砂原料生產供出口的各種紫砂壺茶具、花盆等粗瓷產品。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6).化工陶瓷。在化工陶瓷產品方面,粗陶瓷也有大作為。比如可做化工陶瓷的精細陶管、高壓釜、耐酸陶瓷等。
(7).建築陶瓷。建築陶瓷產品方面,瓷磚及琉璃瓦產品中,目前都是以粗瓷原料為主的產品。
至於紫砂土製成的瓷磚,在國外早已有先例。國外的許多建築陶瓷企業在瓷磚中,使用了大量的粗瓷紫砂原料,俗稱紅坯磚。此前,國內報紙上還專就紅坯瓷磚開展過討論。因此,儘快適當在建築陶瓷產品中加大粗瓷原料的含量,也應該成為今後的一個努力指向。
總之,在我國大力發展粗瓷產品,可以避開許多瓷區優質原料日益短缺瓶頸的困繞。又有利於發展綠色產品品種,進一步改善產品結構,保持持續發展。對於重建我國陶瓷業的大格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