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金屬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none)
 中鋁 2008-03-11 09:57:00

   「兩拓購併」背景下的中鋁入股力拓,使很多人開始反思併購中的「全球範圍內產業壟斷」和「弱勢一方如何反壟斷」問題

    「漢語中有個成語叫做『受寵若驚』,中鋁公司花這麼高的價錢參股力拓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如此」,被問及如何看待中鋁「以小搏大」入股力拓時,力拓亞洲及中國區總裁路久成這樣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北京時間2008年2月1日,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企業——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公司)通過倫敦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宣布,已通過新加坡全資子公司SPPL,聯合美國鋁業公司,獲得了力拓在英國的上市公司12%的現有股份,交易總對價約140.5億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並且使中鋁一躍成為力拓第一大股東。總部位於倫敦的力拓,是全球第三大鐵礦石企業,也是全球領先的鋁業生產商,在全球礦石產業格局中舉足輕重;而2001年才正式成立的大型國企中鋁公司,其綜合規模雖在世界鋁業中排名第三,但2000億元的資產總規模與力拓1400億美元的市值(2008年2月初)相比,無疑仍差距巨大。而中鋁「區區」140億美元的投資便讓力拓「受寵若驚」,除了例行客套之外,也與去年以來必和必拓這一「全球礦業老大」對力拓一波三折且至今懸疑的收購密切相關。

   「兩拓併購」牽動各方神經

    必和必拓欲以超過10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力拓的消息最早始於2007年初。消息一出,業界為之震動,因為市值超過1900億美元、總部位於墨爾本的必和必拓,是全球礦業「老大」,其一旦與力拓這一第三大鐵礦石企業合併,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焦煤、熱煤、銅生產商,鐵礦石生產將超過這一領域領頭的巴西淡水河谷,全球鐵礦石壟斷的供應格局也將更加明顯。對於業內不少企業特別是鐵礦石買家而言,這當然是個「讓人焦慮」的消息。世界經理人商業頻道[http://biz.icxo.com]「幸好」這一收購過程並不順利。必和必拓的出價在屢次被拒之後,其最近一次提案是在2月6日凌晨,價格是「以3.4股換1股進行有條件要約收購」;而僅僅半天之後即下午4點,力拓便再次拒絕了必和必拓的這一提案。力拓亞洲及中國區總裁路久成告訴《瞭望》新聞周刊,這一提案是有條件的,即必和必拓要先得到全世界100多個地區和國家的批准才能進行這次收購,否則收購無效:「我們董事局在必和必拓沒有進行任何行動之前就否決了這個條件,而且覺得以3.4股換1股,是大大地低估了力拓的潛力和價值」。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一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指出,必和必拓提出要約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英國收購委員會的時間要求,保留其在未來六個月繼續收購的機會。而此前甚至傳出了如果其收購要約被力拓拒絕之後,必和必拓可能考慮實施惡意收購的消息,似乎必和必拓對力拓志在必得。與此同時,一旦收購完成將會受到重大影響的世界鋼鐵業人士紛紛對這一事件表示了擔憂。國際鋼協秘書長伊恩克里斯莫斯代表全球鋼鐵企業表示,此項交易會將鐵礦石的定價權集中到少數礦業公司手中,從而阻礙競爭。他呼籲有關的反壟斷部門對這項交易進行審查;而歐洲鋼鐵生產商日前也警告,將反對必和必拓收購力拓的企圖,歐洲鋼鐵生產商聯合會表示,已起草擬向歐盟委員會競爭部門提交的初步文件,上面列出了歐洲鋼鐵生產商對這一交易的擔憂。

   中鋁快速「出手」

   就在各國僅僅表示「關注」的同時,中鋁出手了。

    從2007年12初確定入股力拓的目標,到2008年1月31日完成力拓12%股份的收購,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中鋁公司便完成了海外特殊目的公司註冊、資金準備、法律申報材料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動作之快,出乎各方預料。針對此次突襲,中鋁高層曾表示,公司對力拓的重要戰略投資基於公司發展戰略,公司看好礦業前景,也看好力拓的價值和其管理層實現股東價值的能力。

  然而,儘管中鋁反覆強調入股力拓的商業目的,但仍無法阻擋外界對其背後國家意志的聯想。畢竟,中國是全球鐵礦石的最大買家;中鋁的收購資金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而國開行的股東之一,便是掌管主權財富基金的中國投資公司;而中鋁入股力拓的時間,也距英國收購委員會規定必和必拓提出收購要約的最近期限(2月6日)不到一周。中鋁公司總經理肖亞慶對於「時間如此接近」的解釋是「純屬巧合」;而力拓的路久成則在說出「受寵若驚」之後表示,「中鋁現在是力拓的第一大股東,而我們最關注的就是股東利益。」

   與此相關的另一業內重要新聞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已與亞洲除中國以外的主要鋼鐵企業達成鐵礦石基準價協議。在上一財政年價格基礎上南部鐵精粉漲65%,卡拉加斯粉漲71%。中國企業依慣例也不得不接受這一定價。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預計,中國2008年鐵礦石進口增量將達到4000萬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錦剛分析,這意味著今年進口總數超過4億噸。如果按照鐵礦石基準價上漲65%計算,中國鋼鐵企業在2008財年的成本將上升100多億美元,而去年中國鋼企的煉鋼生鐵成本已同比上升百分之三十多。可以想像,如果兩大礦業巨頭最終達成合併協議,必將加劇世界範圍內鐵礦石、銅礦、氧化鋁及煤炭資源等的壟斷程度,並將從礦產品採購渠道、鐵礦石價格及銅冶煉加工費等方面進一步擠壓中國企業——資料顯示,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中國鋼企對鐵礦石的進口依賴超過50%。引發多重思考

   雖然有人認為要想阻止「兩拓購併」,12%的持股比例還嫌太低,但不可否認的是,中鋁入股力拓使其在「兩拓購併」中有了發言的機會,「至少中國作為力拓的主要股東,可以投反對票」。

    與此同時,「兩拓購併」背景下的中鋁入股力拓,也使很多人開始反思併購中的「全球範圍內產業壟斷」和「弱勢一方藉助國家力量反壟斷」問題。

    首先是產業壟斷愈演愈烈。事實上,近年全球鐵礦石價格連續大幅上漲,便與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和力拓在鐵礦石領域的三分天下有關。資料表明,目前三家企業已占據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70%,這一背景下,若必和必拓與力拓再次合併,其對全球鐵礦石供需雙方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這也是本次收購備受關注,並被國際鋼鐵協會及歐洲鋼鐵生產商廣泛詬病的重要原因。中鋁火速入股力拓,也再次引發了類似「主權財富基金」入場時的討論,即如何評價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行為中隱現的國家意志?這其中,有弱勢一方針對全球產業格局高度壟斷威脅的反戈,也不無強勢一方針對後發國家崛起的阻截,如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受阻、華為收購3Com被拒等。而無論如何評價,事實上都繞不開兩點,一是全球化背景下跨國資本已具備的驚人能量;二是資源有限背景下的大國博弈。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