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地區相關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誰導演了溫州製造的危機?
 溫州製造 2008-07-08 09:08:00

  前些天在電視上看了一個「20%左右的溫州中小企業關門」的專題節目,看後我幾乎徹夜難眠。這方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中國民企磅礴崛起的熱土,如今所發生的重重危機其實深刻地折射了中國製造的危機,溫州製造危機的縮影正是中國製造危機的真相端倪。

  溫州曾經生產了全國10%的服裝、20%的鞋、60%的剃鬚刀、65%的鎖具、80%的眼鏡、90%的金屬外殼打火機和90%的水彩筆,溫州的低壓電器、五金製品、汽車摩托車配件、陶瓷製品在國內也都占有重要地位,應該說溫州製造的崛起就是中國製造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隨著國際市場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和全球化競爭的縱深,不僅僅是溫州製造開始步入調整期,回頭看青島製造、寧波製造、順德製造等無不顯現出整個製造業所面臨的危機和困局。一方面,它反映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加大對企業帶來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這些區域產業結構的落伍,智力轉型迫在眉睫。實際上,後者才是真正導致中國製造發生危機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我們很多企業仍沉浸在產能比拼、重複性低層次投資建設、大打價格戰、犧牲和透支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中而不能自拔,這些日積月累的短期利益戰術最終導致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不升反降,甚至部分行業發生嚴重危機。更為致命的是,內耗的增加、效率的降低、技術創新投入的缺失、盲目效仿和拿來主義、缺乏品牌長期戰精神等也最終殃及企業自身。

  要真正解決中國製造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危機,最根本的,我認為還是企業自身的覺醒,能夠拯救中國製造危機的不是從根本上去依靠政策拯救,尋找靠山,而是每一個企業應該深刻反思30年來我們獲得發展的原因,理性面對眼前的危機以及思考如何實施轉型、改變競爭策略、追求企業發展的可持續。

  我一直認為,製造業在中國並不是無路可尋,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提升自身的價值鏈而走出困境。如果說前三十年中國企業依靠資源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計劃轉市場的空白獲得了生存和發展,那麼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怎麼辦?我們絕對不能再親手導演這些悲劇,人為地給自己製造危機了。溫州製造所發生的危機,中國製造現階段所面臨群體性的經營困境,我認為某種意義上是好事,它至少讓我們真正認清自己,學會如何眼睛向內向外同時看、如何尋找創新路徑、如何破冰帶領企業實施價值化生存,它既是冰涼的當頭冷水,更是我們生存的曙光。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溫州製造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