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黃瓜藤上長滿了大片大片的葉子,葉子底下掛著一根根又粗又長的大黃瓜;最大的一根黃瓜長28公分,直徑8厘米,重量竟達到了1.4公斤,是普通黃瓜的五六倍。在另一個苦瓜大棚前,數條苦瓜長廊被茂密的瓜藤遮得嚴嚴實實,一根根成熟了的苦瓜掛滿藤架,每條苦瓜藤結七八根苦瓜,結瓜率是普通苦瓜兩倍。這是近日記者在位於欽州市東郊的航天育種(廣西欽州)展示試驗基地看到的景象。
「它的兄弟姐妹個子都不小,數量也較大,你看這株黃瓜,『一、二、三、……六』,這一株黃瓜同時結有六根大黃瓜,現在已經是七月中旬了,經過了一個多月高溫高濕的極端天氣的洗禮還能正常生長。」市科技局派駐該基地的科技特派員陳振強介紹,這是他們從太空誘變的後代中篩選出比常規種子更好的單株進行培育,進行反覆多次的試驗,獲得穩定的變異品種基因後再進行雜交配組栽種出來的。目前已試種成功的黃瓜、苦瓜等品種的雜交一代太空種子將逐漸在全市推廣。
航天育種是我國開創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利用衛星、飛船等返回太空飛行器,將農作物種子或微生物帶到宇宙空間,在強輻射、微重力、高真空、交變磁場等太空誘變因子的作用下,使種子發生遺傳性狀變異,返回後再經地面選育、試種,培育出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欽州市有關單位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天星航天育種技術開發中心合作,在欽州建立「航天育種展示試驗基地」,應用現代航天育種技術,定向改良加工型黃瓜、百香果等本地特色經濟生物品種,選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性能更加優良的品種,推動特色農產品向區域優勢農產品方向發展。2003年以來,先後選送過兩批農作物種子進行空間搭載實驗,包括尾葉桉、牧草、加工型黃瓜、苦瓜、絲瓜、番木瓜、百香果等14個品種的種子均已經順利回收並繼續進行著地面的種植試驗。目前,航天育種的10多個物種中,黃瓜、苦瓜、絲瓜、番木瓜等已經選出了優良的變異單株,不久的將來,太空蔬菜將走上欽州市大眾餐桌。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