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聯合發表聲明,兩部門向世界銀行確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達到1745美元,而中國人均收入在2003年才突破1000美元。由此,權威告知:人民的生活消費逐漸從生存型向發展和享受型過渡。
同時,瑞典未來協會預計:中國人均收入將在2015年前增加一倍。這預示著,中國的
經濟水平和人均收入越來越高,與之密切相關的消費能力也將越來越大。在國內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中,鞋包消費所占比例達到人均消費的17.8%。鞋包產業市場商機無限。
現在,中國包飾消費每年以33%的速度遞增,在2005年,創造的
產值高達2300多個億。而2006年中國消化掉了126億個包包,市場總額更是迅速提升,令中國連續12年成為世界NO.1的包飾消費國。
包正成為繼服裝紡織、鞋業之後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
國際形勢,刺激發展
女人從不怕包飾負擔太多,「即便一個人擁有100個包包,也是合情合理的。」某著名時尚專欄作家如是說。包於女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早已不言而喻。特別在時尚大師們的大力推動下,包更儼然一個時尚前沿點。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時尚產業發達的歐洲一線城市,衣店、鞋店、包店的比例大約為2:1:1,
二線城市一般也達到了4:2:1。但在中國,即使是在時尚前沿的廣州、上海、北京、深圳,衣、鞋、包的店鋪數量比例最多只有50:5:1。這兩個比例,反映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中國要實現一衣一包,這條路還需要眾多包包商家們群策群力。
困局現狀,暗藏商機
包,就是包容一切。是家的延伸!美的體現!時尚、品位、個性的象徵。包的精緻個性、包的包容精神令人們感動更追逐。但長期以來,雖然包飾消費不斷激增,可包飾市場卻是困局不斷,制約發展:
第一,國際大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因為運輸、宣傳、地址、裝潢等非
製造成本因素,造成它們做工精良同時價格昂貴,即便白領消費也要勤儉半年,因此為它們一擲千金的消費者少之又少,90%大眾「無福消受」;
第二,傳統服裝店也開始添加包飾品,但大多為附加品,款式少,選擇空間少,搭配性不強。在這個講究搭配的年代,基本「無法消受」;
第三,還有那些過於泛濫的低端市場,它們散落於各種小商品
批發城、地攤。80%的包飾為一些小工廠、小作坊做的低檔產品。因為缺乏資金,諸多企業硬體生產設施和軟體研發人才相對薄弱。造出的包飾沒品牌、質量差、無設計、無個性、無保障,有的還運用大量有毒
原材料,不僅不能妝點形象,甚至會導致疾病。總之根本無法滿足都市人對生活品質的追區。
魚龍混雜的現象給中國包飾市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升級改造是市場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