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連鎖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家電連鎖業進入壁壘甚高的寡頭壟斷格局
 家電連鎖 2009-03-31 09:30:00
    經歷了快速擴張後,家電連鎖行業目前已形成進入壁壘甚高的寡頭壟斷格局。「美蘇爭霸戰」在大中、永樂和三聯歸併國美之後,變得愈加清晰明朗。目前「美蘇」分別擁有約1300和800家門店,成為當之無愧的家電連鎖巨頭。
 
    國美
 
    據了解,國美面對經濟放緩和流動性壓力,2008-2009年資本開支減半。值得注意的是,連續三年登頂「胡潤百富榜」的「國美之父」黃光裕從2008年11月20日起,身陷「調查門」。事件初始,國美未曾對此做出任何正面回應,只是一味強調國美各門店運作正常,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更顯示出兩位數增長,多家家電品牌商發出積極支持國美的申明。
 
    11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知會國美集團,黃光裕因涉嫌經濟案件接受警方調查,同時告知,黃光裕事件與國美無關。11月28日國美公告,公司管理層經過初步內部核查,未發現集團資產和資金被挪用或占用情況。為審慎起見,國美決定聘請獨立會計師事務所,對國美進行風險評估,並對關聯交易和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進行審閱。公告稱,公司確認沒有收到任何監管、政府或司法機關發出的有關調查的任何法律文件,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調查與國美集團沒有關聯。此舉意味著國美目前財務狀況正常。目前,國美危機管理工作仍在有序推進之中,諸多積極信息的釋放,正在逐步打消人們的顧慮。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國美之時,由國美總裁陳曉親自主持的國美22周年採購大典自12月5日起在全國全面啟動。有專家評論,像國美這種全國大規模集採行為,將催生四大優勢:即採購成本降低優勢、購物選擇多樣優勢、促銷資源豐厚優勢以及後期服務資源高效跟進優勢。在這種大經濟環境下,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國美 306億大單集采動作強烈地表現出國美強勢突圍的決心和作為行業領航者的鎮定果敢精神,更是讓「黃光裕」事件之初動搖的軍心民心逐漸地穩定下來,也讓我們看到國美從類金融式經營向務實的產業經營的轉變。
 
    在當前的大形勢下,以現在國美1300家店面來看,現在國美更需要的是鞏固和提升,包括公司的資產、經營模式、龐大的物流和產業鏈,以及自己的顧客群。由此看來,資本開支減半的直接影響可能就是擴張有所放緩。隨著黃光裕調查的進一步深入,國美是不是還能像現在這樣「獨善其身」,我們不得而知。
 
    但不論國美最終能否度過這場信譽危機,家電行業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出現人們所希望看到的「三國鼎立」。
 
    百思買
 
    來自美國、全球最大的家電連鎖巨頭百思買,在收購五星電器之後,這位美國家電老大顯得步履蹣跚。五年前,百思買登錄中國,媒體無不奔走相告「狼來了」;兩年前,百思買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才正式落戶;其間與當時中國第四大家電渠道商五星電器聯姻,讓人錯覺百思買中國策略已初見端倪。然而,正當人們提起興趣聚焦於這位洋巨頭的下一步棋何去何從之際,此後它給中國家電連鎖競爭業態帶來的變化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第一家店落戶至今,百思買中國之旅的每一步都在試探,可以說,這位北美零售巨頭最大的失敗就在於進入中國五年以來始終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中國模式;可以說,百思買收購五星電器在當時確屬明智之舉,被併購之前的五星電器是中國第四大家電連鎖商,在江浙及西南一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實上,百思買正是藉助此次併購,才找到與本土渠道國美、蘇寧競爭的砝碼。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對百思買-五星的「聯合體」已經逐漸淡忘的時候,2008年11月1日,百思買逆勢北上,在北京賽特大廈開出僅400平米的「店中店」,鎖定高端客群,提供精品服務。於賽特店低調開業的同一天,百思買中國第二家門店――上海中山公園店正式營業。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兩家新門店--新大陸廣場店和正大廣場店也於2008年11月28日同時開業。
 
    這似乎意味著百思買已經瞅准了中國的高端消費人群,打出「差異化」的「BestBuyPremium_fromBestBuy」招牌,是受壓迫的無奈之舉還是醞釀多年之後的良苦用心,我們暫不去猜測。但在百思買發力之時,遇上國美突受名人反效應影響,不知道能否助他上位呢?
 
    順電
 
    無獨有偶,深圳順電連鎖也傳出即將「北上」的消息。而順電顯然比百思買高調許多,北京分店、蘇州分店即將開業的消息被擺在了順電官網的顯著位置。順電方面向媒體表示,順電北京三里屯分店計劃在今年12月底開業,具體的開業日期尚未確定,將走高端路線,經營以外資家電品牌以及部分國產品牌的高端產品為主,採取和深圳順電相同的經營模式,即「買斷經營、自主導購」。
 
    資料顯示,成立於1992年的深圳市順電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曾是深圳本土最大的家電連鎖零售商,門店遍布珠海、廣州、東莞等地,然而隨著國內兩大家電連鎖巨頭(國美、蘇寧)的進入,順電採取了一種收縮戰線、差異化經營的戰略,徹底撤出廣州市場,選擇「買斷經營、自主導購」的經營模式,也在深圳本地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據悉,國美、蘇寧在深圳的門店數量分別是27家和25家,順電在深圳門店約為11家,其在深圳家電零售市場的份額接近蘇寧電器的50%。
 
    「旺市醞風險,逆市藏機遇」,行業「洗牌」的趨勢也給了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大型家電連鎖企業以「整合者」的名義進行新一輪擴張的機會,市場也需要有號召力的零售商整合上下遊資源,共同重樹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刺激消費復甦。
 
    蘇寧
 
    蘇寧電器從11月份開始全面啟動市場攻勢,打出50店的歲末開店計劃、家電下鄉升級、提前釋放明年降價空間發動全品類價格大戰、現金包銷09新品等一系列 「組合拳」刺激市場,加快實施三年攻略計劃。預計蘇寧2008年全年將新增門店230家,2009和2010年分別新增190家和145家。蘇寧 2007-2010年外延式擴張複合增長率為35.93%,明顯高於國美11.20%的擴張速度。
 
    據《證券時報》,蘇寧電器總裁孫為民表示,經過多年高速發展的有效積累,國家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資本與能力,因此這次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度的,整個國內的經濟還是在「相對高速」的發展,只是和過去「激進」的增長在程度上有些差異。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並沒有實質的下降,所謂的下降其實更多的是指消費的信心。
 
    他認為,和金融等行業相比,零售行業雖然也會受到一定的衝擊,但由於很多剛性的消費需求依然存在,零售行業整體「大蕭條」的情況並不會出現。但相應的,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會更加理性,在選擇零售商的過程中對於品牌、產品、價格、服務、信譽等因素會考慮得更為全面,因此具有規模、品牌、管理、服務、成本控制等綜合競爭優勢的零售商將受到更多青睞,家電零售業面臨的「洗牌」更多來自於行業內部而非市場。
 
    總結:在當前,家電零售連鎖的差異化經營已經成為打破「美蘇爭霸」僵局的突破口,除進軍高端零售店外,針對擴大內需政策的輔助措施「家電下鄉」則賦予家電零售連鎖又一商機。對於整體零售行業和消費大眾來說,競爭會促使家電連鎖業多層次多方位的發展,家電航母的模式未必適合所有商業項目的業態比例,多個連鎖品牌的崛起也更迎合各階層消費者的需求。

熱門推薦

家電連鎖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