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合作社裡的雞種已分給了周邊的部分村民,在年底的時候就能見到成效,預計出欄2萬隻雞,產值1500萬元以上。」近日,在珙縣蓉山生昊山雞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李宗池在說起該合作社給當地村民帶來的收益時高興地告訴記者。
珙縣巡場鎮芙蓉村,全村16個組,952戶,3700多人,地處海拔800米之上,是一個高寒村。人多地少,環境艱苦,20年前是全縣有名的窮困村,人均收入不到600元,近年來,該村著力發展特色養殖業,2008年3月,為解決村上的剩餘勞動力,幫助村民致富增收,該村7、8戶村民共同出資,投入240多萬,以養殖特色土雞為主,在該村成立了珙縣蓉山生昊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從該縣的下羅鄉、重慶、陝西、廣西等地引進品質優良的種雞,待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分發給願意養殖的農戶,採取訂單收購,走出了一條特色養殖助農增收的新路,大大地推動了該村的經濟發展。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目前,芙蓉村已有部分農戶在進行種雞的的餵養,預計在年底將出欄2萬隻土雞,產種蛋40萬枚、實現產值1500萬元以上。下一步,蓉山生昊山雞養殖合作社還將對種雞進行提純選育,打造純土純黑、原生態的烏骨雞,同時繼續向周邊的村社幅射,帶動更多的村民飼養種雞,不斷擴大養殖規模。
村黨支部書記劉力生告訴記者,通過特色養殖業的發展,在村民得到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動了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村公路已實現社社通,農網改造全面完成。而且已與當地的天然氣公司達成協議,下一步還將為全村農戶安裝天然氣,力爭在年底實現全村通天然氣。
巡場鎮黨委書記周宗海告訴記者,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須依靠項目的拉動,使可行的項目成為群眾增收的有效載體。而目前實施的一村一特色產業,就能更好地帶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為群眾帶來更好的收效。同時,基層黨委、政府也要更新經濟的發展的觀念,搞好服務,為各村發展產業多協調,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使群眾在社會主議新農村建設中得到最大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