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管理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國外運營商號碼攜帶實施現狀透視
 國外運營商號碼 2004-07-26 08:59:00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實施了號碼攜帶,號碼攜帶逐漸成為一種市場管制的趨勢。目前,我國政府管理部門已開始研究在固定電話網和行動電話網實施號碼攜帶業務技術經濟可行性和實施策略。分析國外實施移動號碼攜帶的做法,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鑑和啟示。(徹底調查)

  以下為《人民郵電報》刊登的一篇關於國外號碼攜帶(包括固定電話及行動電話)實施狀況的文章,對我國號碼攜帶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截至2004年5月,全球約有23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實施了號碼攜帶(包括固定號碼攜帶和移動號碼攜帶)。在已實施號碼攜帶的23個國家和地區中,有超過一半的國家和地區在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市場都實施了號碼攜帶。從實施的時間來看,中國香港特區和新加坡分別於1995年7月和1997年4月率先引入了固定號碼攜帶和移動號碼攜帶。從地域分布上看,17個在歐洲(歐盟17個國家全部引入了號碼攜帶),4個在亞洲,另外兩個分別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目前,還有一些國家正在陸續跟進,比如日本決定在2006年引入號碼攜帶,印度和巴西等國正在對號碼攜帶進行研究和實驗。

  實施號碼攜帶的初衷 

  從全球來看,號碼攜帶的主要推動者是政府。政府部門認為引入號碼攜帶能使消費者、國家和電信行業都從中受益,這是各國政府大力推動號碼攜帶的初衷。近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實施了號碼攜帶,號碼攜帶逐漸成為一種市場管制的趨勢。

  初衷之一:有利於消費者

  政府管制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維護消費者利益,使消費者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好的服務,而號碼攜帶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實施途徑。號碼攜帶在給直接使用者和間接使用者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降低了他們的使用成本。

  直接使用者可以享受到其他運營商低廉的資費和更具吸引力的業務,而間接使用者、特別是一些主叫用戶可以免除詢問和重新撥叫新號碼而帶來的不便,同時避免因更改號碼使個人用戶失去與友人的聯繫,避免企業用戶失去與客戶的聯繫。

  號碼攜帶還可以規避更換號碼所發生的成本。例如普通用戶不必因更換號碼而重新印刷名片或更改相關號簿信息;法人單位無須更改公司的信封、辦公用品的標記和宣傳用品等。特別是對那些工作移動性較強、對行動電話依賴程度較高的中小企業和個人企業而言,號碼攜帶降低成本的效力會更強。

  日本測算表明,日本引入移動號碼攜帶後,對於直接使用者帶來的收益為37億~855億日元(約人民幣2.59億元~59.85億元),對於間接使用者帶來的收益為1,995億~2,850億日元(約人民幣139.65億元~199.5億元),對所有行動電話使用者帶來的收益為2,696億日元(約人民幣188.72億元),收益至少高出成本約140億元人民幣。

  初衷之二: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

  近幾年來,在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已經出現了號碼資源短缺的狀況,實施號碼攜帶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困境。在號碼資源被運營商壟斷的情況下,用戶轉網必須更換號碼,原來的號碼需要度過一個「休眠期」才能被再利用,這加劇了號碼資源的緊張狀況。如果政府增發新的移動牌照,競爭加劇將導致用戶轉網頻率的提高,於是號碼資源變得更加緊張。實施號碼攜帶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此外,在號碼資源屬於運營商的情況下,每家運營商,無論規模大小,都需要對自己的號碼資源進行維護和管理。實施號碼攜帶之後,號碼資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帶來了規模經濟效益,使單位號碼的管理成本下降。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樣做有效降低了號碼管理的總成本,節約了社會資源。

  初衷之三:推動電信行業發展

  號碼攜帶有助於扶持新運營商,促使新運營商快速進入市場。在號碼不可攜帶的情況下,號碼不可攜帶是新運營商爭取客戶的最大障礙。1996年英國OFTEL的調查顯示,在沒有號碼可攜帶的時候,大約42%的用戶希望轉網;而如果有號碼攜帶,這個數字就上升到96%。美國FCC在2004年的調查也顯示,在轉網用戶中,約有60%的人是因為號碼可以攜帶才決定轉網的。

  也有觀點認為,號碼攜帶會導致競爭過度,增加運營商對終端銷售補貼的費用和廣告宣傳費的支出,影響電話運營商的財務狀況,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總體發展。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終端銷售補貼費用和廣告宣傳費的增加將有利於增加終端更換頻次,加大配備新功能的終端的普及率,進而加速技術業務的創新,促進整體電信業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

  號碼攜帶引入的效果 

  固定號碼攜帶未能有效促進固話市場競爭

  歐盟、美國和中國香港等部分國家和地區,固定號碼攜帶的實施早於移動號碼攜帶,但號碼攜帶的引入在促進本地網市場競爭方面所產生的效果並不明顯。以香港為例,1995年7月,香港開始實施固定號碼攜帶,但據1997年1月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的人(3.7萬)進行了號碼攜帶,其中大部分是商業用戶,極少數號碼被攜帶兩次或兩次以上,主要運營商HKTC的市場份額仍然超過95%。此外,英、法、德等國的市話市場格局也表明,實施固定號碼攜帶五年多來,傳統運營商的壟斷地位並未發生大的改變。為此,近幾年,很多國家,如義大利、韓國、新加坡等國開始跳過固定號碼攜帶,直接實施移動號碼攜帶。

  固定號碼攜帶未能有效促進競爭的原因主要在於,本地網市場所具有的天然壟斷性難以通過固網自身的競爭打破,新進入者與主導運營商之間實力相差懸殊,根本不具備提供號碼攜帶的條件。另一個原因是,固話通信受到了移動通信的極大挑戰、出現了移動替代固定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放棄固定使用移動,對於固定號碼攜帶的需求進一步減少。

  各國移動號碼攜帶的使用率參差不齊

  所謂使用率是指號碼攜帶的使用人數與行動電話簽約人數之比。香港是移動號碼攜帶使用率最高的地區,累計使用率達86.3%,澳大利亞的累計使用率為8.6%,歐盟平均累計使用率只有5%,韓國在引入一個月內,號碼攜帶使用率只有0.91%。導致大多數國家號碼攜帶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於運營商的阻撓及政府政策制訂推廣不利。其直接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用戶對號碼攜帶業務的認知度不高。這緣於政府宣傳不夠,運營商對號碼攜帶沒有積極推廣。英、法、德等國家通過調查發現,很多消費者在更換運營商時,對號碼攜帶業務並不知曉。

  第二,辦理程序煩瑣。很多國家要求用戶須在移入運營商和移出運營商兩處進行登記。而有些國家辦理號碼攜帶的時間太長,如英國早些時候是25天。

  第三,收費也是門檻之一。英國行動電話號碼攜帶從引入開始一年內收取25~30英鎊作為手續費。針對辦理手續費過高的狀況,OFCOM要求行動電話運營商將手續費下調至5英鎊以下。其後有報告稱該國移動號碼攜帶使用率提高。

  香港上述三個方面的綜合指標良好,首先號碼攜帶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其次,用戶只需在移入運營商處進行辦理即可,辦理時間是1~2天;最後,號碼攜帶是免費的(但近期開始收費)。

  移動號碼攜帶有利於新進入者

  在實施移動號碼攜帶後的最初兩年內,傳統的主導運營商由於資費偏高,用戶轉網率往往明顯高於新運營商。這種結果符合管制當局推行號碼攜帶政策的初衷,即加劇競爭、扶持新運營商。一些國家還制訂具體措施,進一步扶持新的運營商,如韓國為削弱主導運營商的壟斷地位,規定在2004年1月,只允許主導運營商SK(市場份額53%)用戶攜號移出,其他運營商則不必提供用戶攜號移出的服務,KTF(市場份額32%)和LG電信(市場份額15%)提供攜號移出的時間分別是2004年7月和2005年1月,這種為新運營商留出發展空間的做法,無疑會使新運營商在短時間內受益,類似國家還有義大利等國。

  移動號碼攜帶的引入加劇了價格與服務的競爭

  移動號碼攜帶初期的競爭形式主要體現為價格戰,當價格水分擠壓到一定程度時,競爭則上升到比拼服務、業務創新等綜合實力的層次上來。

  比如,香港在引入號碼攜帶的初期,曾陷入價格戰的泥潭,運營商整體收入下滑。1999年3月,香港引入移動號碼攜帶之際,各運營商使盡渾身解數爭奪用戶,其中NewWorldMobility甚至向1,000名用戶免費贈送話機,同時提供為期兩周的免費通話服務;HongKongCSL向所有用戶提供為期三個月、每天兩個小時的免費通話時間;People’sTelecom將月租費中的免費通話時間從75分鐘延長至100分鐘。激烈的價格戰使六家運營商中的五家(除HongkongCSL外)出現經營赤字。儘管1999年底六家運營商決定同時調整資費,但由於遭到消費者的反對和來自OFTA的警告,最終未能實施。各運營商只好通過謀求開發新業務以確保收入的提升。

  與此相反,儘管美國剛剛實施移動號碼攜帶不久,但由於其前期六家運營商競爭充分,價格水分已擠壓殆盡,老牌運營商Verizon憑藉其強大的網絡能力、服務能力等優勢,其用戶數不降反升,用戶流失較多的卻是服務質量較差的AT&TWireless。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