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周一公布,今年一至七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 達483億美元,同比下降20.35%;七月當月則為53.6億美元,同比下降35.71%,不僅連續十個月錄得負增長,且創下自去年十月份以來最大跌幅。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在產業集群、基礎設施和市場容量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仍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首選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亦表示,中長期而言,中國對吸收外資仍充滿信心。本報記者 羅縈韻 賈磊
商務部數據還顯示,今年一至七月新批外資數目為12264家,同比下降27%;而七月份新批外資數目則為1845家,同比下降21%。姚堅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全球跨國投資下降趨勢明顯;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對於吸收外資仍然充滿信心。
商務部稱長遠仍具吸引力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表示,雖然目前中國吸收外資金額同比下降,但降幅遠低於全球FDI降幅,且在全球FDI總量中的份額有所上升。由此可以反映,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對外商更具有吸引力。
專家亦普遍表示,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將不斷釋放。為應對金融危機相繼出台的擴大國內需求、保持金融穩定、推動產業振興和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外商投資提供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而據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對241家跨國公司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仍然成為對外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國家依次為印度、美國、俄羅斯、巴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認為,現在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已不再是勞動力成本低廉了。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市場容量大、產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善,這才是今後中國吸收外資的最大籌碼。但他指出,現在全球經濟剛剛出現企穩跡象,經濟前景尚未明朗,投資仍然處於疲軟狀態,因此今年內對中國的跨國投資也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反彈。
擬引導外企境內上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亦表示,分行業來看,中國吸收外資主要依靠製造業,在經濟低迷期受到的不利影響較小,長期來看資本回報率仍會高於其它市場。
另外,姚堅又提到,為加強和改進服務,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上市的相關政策,引導優質外商投資企業適時在境內上市。同時,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也在研究之中,主要是指如何支持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要完善吸收外資的區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