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天然氣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LPG爭論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分析
 LPG 2009-10-31 09:47:00

    LPG的爭論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從廣州最後改造完畢的車輛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益蛋糕。截至2007年,廣州已有6400輛公交車、1.6萬輛計程車完成LPG改造,分別占公交、計程車總數約80%和100%。

    「沒想到引起這麼大的關注,沒想到關注的焦點在LPG上。」10月27日,曾德雄坐在廣州市社科院會客廳里,感慨萬千。

    一個星期之前,曾德雄等5位市人大代表的一份公交行業調研報告,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暴,至今仍未平息。幾乎所有媒體都聚焦在LPG(液化石油氣)政府推廣項目上。非議、力挺、清潔、污染……一時滿城風雨。

    其實,早在2003年市交委大力推廣公交計程車使用LPG方案以來,爭議聲就不絕於耳。這次人大調研報告的出台,再次觸動了這根城市發展的敏感神經。

    滿城風雨

    曾德雄等人大代表最初的想法,是想了解公交行業的真實現狀,提供意見供相關部門參考。「廣州公交車動不動就成市民關注的焦點,比如線路設置不合理、票價、司機開車橫衝直撞、交通堵塞……」曾德雄回憶,一開始他們並不知曉LPG問題的存在。

    8月中旬,5位人大代表自發相約調研,得到市人大支持。

    他們組織了3次座談會。第一場參會的是公交公司管理層,許多老總提出政府對公交行業定位模糊,在公益與商業之間搖擺;站場緊張;一線工作人員工作環境差、待遇低。「當時好像有一個老總說,燃料成本高,企業承受不起,都沒特別談到LPG。」曾德雄努力回想。隨後的兩場座談會有政府相關部門、公交司機參會,也沒有談及LPG。

    引起人大代表注意的是在深圳調研期間,有意見稱LPG燃料「不環保、不經濟、不安全」。

    深圳是廣東惟一獲得國家建設部「公交優先示範城市」稱號的城市。事實上,深圳曾於2003年在全國率先使用50台LPG燃料公交車。然而在2007年初就全部叫停,轉為主推LNG(液化天然氣)和混合動力公交車。據報導稱,這是因為LPG車能耗大、維修成本高、供氣站無法滿足需求。

    曾德雄等人還獲得了一份華南理工大學2008年的實驗報告,實驗車輛為混合動力、柴油和LPG大客車。「LPG公共汽車在尾氣污染物排放方面,有機顆粒物含量稍低,但其氮氧化合物、碳化合物、硫化物等其它排放指標均比柴油公共汽車高,其中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比柴油公共汽車高127倍,百公里燃料費用比柴油公共汽車高9.2%」。

    碳氫化合物為燃料排放污染物之一,127倍的驚人數據成了媒體重點報導對象,實驗報告負責人也成為媒體追逐目標,不過,他已不願再發表看法。

    10月15日,曾德雄等提交了調研報告,共提了4條意見,其中一條涉及LPG問題:公交車使用燃料品種單一,燃料成本過大。希望政府部門能關注公交車環保性,積極推廣使用新能源

    調研報告見報那天,曾德雄剛好在香港開會。他接到了許多記者打來的電話,希望他發表意見。他回廣州上網一看,才知道已是滿城風雨。

    新聞輿論持續聚焦LPG,質疑和力挺的兩派觀點鮮明,在媒體上不斷交戰。

    媒體大多對LPG的環保性提出質疑,所有矛頭都指向力推LPG方案的市交委,以及三緘其口的環保部門。許多能源專家比較其他燃料,認為LPG在環保和經濟性上值得商榷。公交業內人士也發表匿名看法,認為推廣LPG是一項政策性失誤,且爆料稱LPG公交車尾氣排放檢測經常是「不合格」。

    與此同時,反駁之聲也見諸報端。一些國家清潔能源項目專家力挺廣州LPG項目,認為LPG是清潔能源屬「常識」,無須再討論。市交委回應稱,LPG屬於國家車用清潔能源推廣範疇,經過嚴格的專家論證。這些報導大多冠以「市政府通稿」,或者署有「通訊員穗環宣」。

    曾德雄期待「拿數據來說話,僅靠專家論證過不足以服人」。

    檢測數據隨後在10月26日也出現了。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抽檢171輛公交車,總達標率為99.4%,檢測站負責人認為「目前我市在用LPG公交車總體排放處於良好狀況」。27日,市環保局首度開口表態,認為華南理工大學實驗報告採用的是「淘汰的LPG改裝車」,數據不具備實際意義。

    不過,有公交業內人士與記者交談時,稱檢測站抽檢是「打過招呼,挑了最好的車」。中國電動車輛研究會副主任、廣東省能源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溫宗孔認為本市檢測部門難以服眾,希望有相對獨立的檢測機構抽檢。

    截至發稿,這場爭論遠未停息,各路媒體報導依然風生水起。

    利益紛擾

    LPG的爭論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

    從廣州最後改造完畢的車輛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益蛋糕。截至2007年,廣州已有6400輛公交車、1.6萬輛計程車完成LPG改造,分別占公交、計程車總數約80%和100%。

    據公交業內人士介紹,置換發動機需要超過10萬元,更換新車需50多萬元。公交行業改造完畢需20多億元。

    早在10年前,廣州成為全國12個清潔汽車試點示範城市之

    一,啟動了公交車、計程車「雙燃料」改造之際,LPG之爭已起。「要給我們一條活路啊。」這句話,70歲的溫宗孔在10年前就已經喊過。

    他是中國電動車輛研究會副主任。大概是在1999年,他作為廣東代表團一員,到北京參加全國清潔汽車推廣動員大會。在分組討論時,他向環保官員提了一個不和諧的問題:「液化石油氣在廣州推廣對環境有沒有好處?」「回答是沒有好處,因為廣州氮氧化合物超標比較嚴重,LPG燃燒溫度比較高,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也會比較多,對環境是火上添油。」他回憶說。

    會後,同行的專家戲稱溫宗孔放了一個「原子彈」。他說:「也要讓電動汽車跑一跑吧。」廣州推廣LPG並非一帆風順。最早是在30輛公交車、800多輛計程車上加裝了LPG裝置,改裝成雙燃料車。但由於技術不成熟、改造缺乏標準,以及發動機故障頻發,被迫中止。LPG項目高速發展是在2003年之後。這一年,市交委制定了《廣州市公交計程車使用LPG推進工作方案》,計劃在兩年內對全市公交車、計程車全面推廣LPG。

    據公交業內人士稱,每部發動機政府補貼2萬元,其他費用企業承擔。當時,公交行業反彈很大。「我們建議到車輛報廢期再逐批進行更換,但沒人理睬我們。」結果,許多公交公司陷入資金鍊斷裂的險境。「推廣LPG,是企業和員工犧牲了自己利益,為政府做出的貢獻。」這名業內人士稱。

    政府內部也有不同聲音。市環保局2004年向市長張廣寧做的報告稱:「全面推廣液化石油氣汽車,並不是解決公交、計程車排氣污染問題的惟一出路」,並引用了溫宗孔的觀點:「不宜推廣液化石油氣汽車」。

    而且,2004年8月,時任市委書記的林樹森也提出,是否推行LPG,要根據LPG對可吸入微粒改善情況的檢測結果而決定。

    據當時媒體報導,林樹森說,最初他決心推廣LPG,是希望通過LPG減少氮氫化物的排放量。但經過查詢,LPG對減少氮氫化物並無作用。現在影響廣州大氣環境的主要因素是可吸入微粒,因此LPG比對可吸入微粒的改善才是關鍵,對此要做研究。

    儘管爭議聲不斷,市政府相關部門依然聚焦在LPG上,邀請了許多能源專家進行論證。

    王秉剛是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他記得論證會的主流意見是使用LPG。「當時也有其他觀點,比如柴油,但當時國內還沒有很好的柴油機和柴油;還有人提出天然氣,但廣州不屬於富氣地區。」溫宗孔與王秉剛熟悉,事後他質問王:「你怎麼淨挑LPG的好處說!」他最近接受媒體採訪,稱這些專家「都是LPG項目的認可者,他們肯定要為自己說話,哪怕是違心的」。

    儘管爭議聲不斷,推廣LPG方案依然迅速鋪開。短短兩年時間,廣州便完成了改造工程,成為「全球LPG公交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

    然而,博弈未曾斷過。

    日前,人大代表調研報告披露的實驗報告看起來更像是「小動作」。實驗負責人最終向媒體透露,實驗是受廣州一家民營公交公司和美國伊頓公司的委託進行的。伊頓是全球惟一一家既擁有混合電力系統又有混合液壓系統,並正式投入商用汽車應用的生產商。2008年1月,該公交公司訂購了30輛配備了伊頓混合動力系統的公交客車,成為全國第一家應用混合動力公交客車的公交企業,並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

    在明年廣州召開的亞運會前後,約有3000輛公交車將面臨正常更替。一名公交業內人士希望能使用比LPG更好的車型。「企業有經營自主權,我們希望能試用其他車型。政府沒有權力指定,它只需制定尾氣排放標準就行。」

    LPG到底清不清潔?    

    「LPG是否清潔能源」和「LPG能否成為清潔能源」是兩個不同命題。LPG作為車用能源,燃燒後的排放物要達到清潔標準,這還需要嚴格的條件。

    「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在這次LPG大討論中充分顯示了威力。諸多能源專家輪番發言,使得「LPG是否清潔能源」獲得了遲到的科普。

    儘管廣州LPG項目的行政決策、推廣方式上依然存在爭議,但是從科學角度來說,LPG作為清潔能源是得到大多數能源專家認可的。它和電力、混合動力(一般指電力和其他燃料)、LNG(液態天然氣)、CNG(壓縮天然氣)作為車用能源,成為世界各大城市未來替代能源的優選。

    不過,世界和我國界定清潔能源的標準是針對排放污染物,所以「LPG是否清潔能源」和「LPG能否成為清潔能源」是兩個不同命題。也就是說,LPG作為車用能源,燃燒後的排放物要達到清潔標準,這還需要嚴格的條件。

    發動機是重要因素,一般的發動機使用LPG,可能會導致尾氣排放物無法達標,甚至比柴油污染更嚴重的後果。據公交業內人士介紹,LPG專用發動機也會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燒,因此必須在尾氣部加裝處理器,如「三元催化器」。它的費用昂貴,每部要3000至6000元不等,每3個月更換一次。「按公交車使用期8年計算,每部車跑下來根本就不能賺錢。」還有各類元件,如電子點火器,價格高達上千元,而且LPG車的維修保養費用比一般車要高。因此,基於經濟性考慮,大部分公交業內人士對LPG都持反對態度。「一個城市選擇什麼能源,需要綜合考慮。」這是一個大部分專家都認可的觀點,環保性、經濟性、供應量是應當考慮到的因素。廣州不使用車用天然氣,而東北靠近富氣地區,就堅持使用天然氣。深圳沒有堅持LPG,試驗車輛轉為用歐III柴油發動機。這都是城市能源優化配置的結果。

    除此之外,車輛種類對LPG的適用性是有區別的。公交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對LPG經驗介紹有偏頗,雖然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LPG,但是大部分是小排量的車型。「大排量的車型需要動力大,燃料要求高,工作操作時稍不注意,排放的污染物就高。」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LPG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