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創業板醫藥股跌跌不休,但相對較低的門檻和一夜暴富的神話還是讓眾多對資金有著迫切需求的中小
醫藥企業神往。
10月8日,第四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下稱成長論壇)將「創業板醫藥上市企業的分析與啟示」的課程搬到了論壇現場。中國光大
銀行執行業務部業務總監洪曉斌為與會的600多位中小醫藥企業代表詳細講解了創業板上市規則,並稱從目前已經上市的6家醫藥類公司可見,有志於到創業板上市的中小醫藥企業應力爭做
細分行業的龍頭。
細分行業龍頭希望最大
曾在第二屆成長論壇為與會企業講解私募
投資話題的洪曉斌,今年應大會組委會要求將題目改成了對創業板的解讀。
時隔一年再度為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融資出招,洪曉斌認為創業板對成長型醫藥企業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表示,創業板給醫藥行業帶來的震撼,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資本市場。28家首批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中有6支是醫藥股,這成為創業板開板的一大亮點。
與中小板上市條件相比,創業板條件要遠遠寬鬆於中小板,准入門檻較低。另外,由於取消了對無形資產占比的限制,對連續盈利以及主營業務實際控制人與管理層變更的年限也從3年縮短為2年,著實體現了面向創業型企業的特點。這對與會的中小醫藥成長性企業來說,無疑更加對口。
不過,洪曉斌認為並非有志到創業板上市的成長型醫藥企業均有望登上融資快車。任何一個企業要上市首先自己要掂量掂量:公司自身的成長性除了財務指標以外,是否有高新技術產品、獨家品種,是不是有專利技術、高成長性。因為依照證監會的要求,到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須滿足「兩高六新」的要求。「兩高」就是高成長性以及
高科技;而「六新」即新
經濟、新服務、新農業、
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商業模式。
6家在創業板上市的醫藥公司中,樂普醫療是國內領先的高端
醫療器械上市公司;萊美藥業在其自己的產品領域排名第九,同時擁有獨家產品;愛爾眼科其行業地位排名第一;紅日藥業有兩個產品是獨家產品。「從6家公司的產品及其主營業務地位看,不難發現它們在細分行業的地位都是非常顯著的,這對於在座有志於到創業板上市的成長型醫藥企業而言,其實有一個啟示,那就是要致力於成為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洪曉斌如是說。
到創業板上市並不省力
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開閘,首批上市的6支醫藥股在中國的納斯達克創造了驚人的財富故事。樂普醫療蒲忠傑、愛爾眼科陳邦等一夜暴富。
不過,看似門檻較低的創業板,其實並不省力。洪曉斌認為,國內成長型醫藥企業若真的要去創業板上市,應提早進行規劃:「在座有很多企業其實盈利規模已經在1000萬左右,在技術能力比較強、商業模式比較好的情況下,都會做這方面的溝通。但最好要提前12~18個月進行規劃。」
據了解,到創業板上市,對於中小醫藥企業來說最大的難題在於,公司自身積累多年而遺留下來的問題較難處理。比方說一些公司資產權屬的問題和歷史沿革問題過於複雜;一些公司則受土地問題、環保問題、行政處罰問題、稅務問題、關聯交易問題以及獨立性問題的阻礙。
洪曉斌還提示與會企業,目前上市的6家創業板醫藥股中,5家有專業的PE和VC對其進行了前期投資,PE和VC的進入直接推進了這些企業上市的進程,這也是衝刺創業板成功很重要的條件。因此,有志於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應該適時引入PE和VC資本。
對此,尼克美製藥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姒亭佑就醫藥企業如何與資本打交道做了介紹。
「很多企業想找一些風險投資機構,卻基本上不懂得怎麼跟風險投資機構打交道。風險投資
投融資的時候,企業把所有東西做複雜了,其實沒必要搞一大堆模型。如果你要做融資,就要把兩句話講清楚,即什麼賺錢,為什麼賺錢。此外重要的是,你的細分市場有沒有前景,技術優勢、經營團隊、未來規劃是否夠好。」姒亭佑說。
記者從論壇現場了解到,為打通成長型醫藥企業融資渠道,有的與會代表已經在著手討論在成長型論壇下設一個專業投融資委員會的可行性,希望通過投融資委員會,爭取基金等各類資本的協助,幫助那些有潛力的企業衝擊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