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通用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我國建世界最大模鍛壓機的必要性
 模鍛壓機 2009-12-16 08:50:00

    大型模鍛壓機主要用於鋁合金、鈦合金、高溫合金、粉末合金等難變形材料進行熱模鍛和等溫超塑性成形。其鍛造特點是可通過大的壓力、長的保壓時間、慢的變形速度來改善變形材料的緻密度,用細化材料晶粒來提高鍛件的綜合性能,提高整個鍛件的變形均勻性,使難變形材料和複雜結構鍛件通過等溫鍛造和超塑性變形來滿足設計要求,可節約材料40%,達到機加工量少或近淨型目標。等溫模鍛液壓機是航空、航天、宇航及其他重要機械生產重要鍛件的關鍵設備。 

  為提高航空產品的整體性能,大型模鍛件在航空鍛件中所占比例及單件尺寸越來越大。對于飛機主承力框、梁等整體構件,美國、俄羅斯、法國等主要航空大國都採用4.5~7.5萬噸大型模鍛壓機進行加工。而我國現有的模鍛壓機噸位較小,工藝比較落後,框梁等航空模鍛件大多採用焊接結構,無法實現整體化,不能完全滿足大型飛機對綜合性能、可靠性和壽命的要求。

  二重是我國大型航空模鍛件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有30多年的材料研究和生產經驗,先後為我國航空工業提供了40餘萬件航空模鍛件,產品覆蓋了所有國產機型。此次投資建設的大型模鍛壓機建設項目,可解決航空等工業大型整體結構件毛坯製造的瓶頸,促進大型模鍛件製造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為我國大型飛機的研製創造條件,同時滿足機械製造、石油、化工、動力等民用行業對大型模鍛件產品的需求。項目的實施,對改變我國大型模鍛件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實現大型模鍛產品的自主製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需要大型模鍛壓機

  由於高溫合金、高強度合金鋼以及鈦合金的飛速發展與應用,以及航空、航天、核能工業中所需要的主要構件向大型整體模鍛和精密模鍛的方向發展,我國目前有許多本來需要多向模鍛的產品,由於沒有手段只能改為鑄造或自由鍛,或者進口。我國迫切需要工作壓力在5~8萬噸範圍的大型模鍛壓機來加工這類材質的鍛件。

  據調查結果表明,黑色模鍛件的產量只能滿足全國需要量的60%左右。這個數據僅統計了航空和其它國防工業部門的需用量。若把我國民用工業所需的數量考慮進去的話,其比例數據更小,所反映的供需矛盾更為突出。 


  由於裝備能力不足,導致模鍛件尺寸超差,零件的機械加工量大,材料利用率低,成本上升。如我國的1MJ對擊錘當量等級僅相當於4萬噸模鍛壓機,是我國目前最大級別模鍛設備。其最大的缺點是精度差、模具壽命低;由於我國大型壓機缺乏,在設備使用上往往是以小代大,既不安全,又造成工藝火次增多,致使材料燒損嚴重,鍛件內部質量下降。如西南鋁的3萬噸模鍛壓機工作檯面大,不適於集中載荷鍛件。不得已有時也生產集中載荷鍛件,但對設備而言十分危險,對質量而言也難以保證,於是有許多航空鍛件不得不依靠國外進口。

    美國波音747~787、A320~380的鈦合金起落架,F-16飛機鈦合金機身隔框,D-10飛機的後支承環,915發動機機座,蘇27~33飛機鈦合金大型結構件,GT25000艦用燃氣輪機直徑1.2米渦輪盤等都是在上述大型模鍛水壓機上模鍛成形的。

  當前正在進行的11#工程(殲11)國產化建設項目,自行研製的10#工程(殲10),FWS-10發動機,GT25000型艦艇用燃氣輪機以及正在研製的"四代機"等關係到國防實力的項目,其配套模鍛件,都需要在7萬噸以上水壓機上模鍛成形。從國外購進,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存在隱患,一旦國際形勢變化,就很難保障供應,絕非長遠之計。最近在美國的高壓之下,烏克蘭、以色列等國取消了對我國的軍工合同就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俄羅斯、美國分屬三個不同的政治、軍事陣營,各自都應有獨立的軍事裝備工業體系,否則會因對裝備的依賴而失去軍事、政治上的堅定性和獨立性。歷史和現實深刻地教育了我們:我國國防安全必須建立在自力更生原則的基礎之上,航空事業的發展必須前瞻性地優先發展大型模鍛壓機。大型模鍛機是生產航空大型模鍛件、發展大型軍事裝備和其他大型民用裝備必須的基礎設備。

    二、大型模鍛壓機的市場前景良好 

  根據調研分析,各種適合大型模鍛壓機的產品年需求量約40億元;而所建設的8萬噸大型模壓機生產線對各種產品市場的綜合占有率在50%左右,年產能力約20億元。

  (一)民(軍)用飛機所需航空模鍛件 

  2006年11月,中國航材進出口公司與俄羅斯蘇霍伊飛機製造公司達成協議,進口500架SU-80GP支線客機,散件進口國內組裝。這實際上是巴西航空與中國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合作生產的E145飛機,是法國空客在天津組裝的A320系列飛機之後的第三條總裝線轉移到中國,組裝線上大部分產品來自國外。法國空客在中國組裝的A320系列飛機中,"中國製造"的比例不超過15%~20%。目前,空中客車已在西安製造  
   
 

熱門推薦

模鍛壓機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