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作物收穫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我國玉米收穫機械市場的發展情形
 收穫機械 2010-03-08 09:23:00

  我國玉米收穫機的發展將會有一段孕育期。現階段仍處於開發期,這個市場還需要培養和引導。這個熱潮中包含了許多小麥收穫機熱的「餘熱」,而不是真正的「自熱」。玉米收穫機械的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提高,還需要加大推廣宣傳力度。

  從機型發展來看,目前是小型和中型發展較快,而大型則較遲緩。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地理、種植農藝等影響因素差距甚大,其對機型的要求自然也各不相同。如一年兩熟種植區需要秸稈粉碎質量好的機型,保證下茬播種;地塊小的地區或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需求小型的單行機;內蒙、新疆及東北或其它發展畜牧養殖的地區,則需要秸稈回收型的玉米收穫機。也就是說,大、中、小型玉米收穫機各有其發展的需求市場。因此,生產企業應考慮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開發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玉米收穫機。

  據分析,讓農民認識玉米收穫機,而且能適應當前不同行距、不同行數的現狀,已進入市場的機型是小型的單行機,而主導市場發展的將是2、3行的懸掛式、自走式機型,玉米割台能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大量的自走式小麥收穫機,也會有一定的發展規模。呈現小型開局、中型主導的局面,幾乎與小麥聯合收穫機發展如出一轍。

  今後5年內,主要發展的是功能單一,價格低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和易維修的玉米聯合收穫機,以懸掛式和自走式的2、3行機型為主,主要完成摘穗、還田功能。此後,大中型自走式機將成為主力機型,並發展糧飼兼用機型。

  必須注意的是,應首先充分利用農戶現有的大中型拖拉機和穀物聯合收割機(有底盤)來發展玉米的機收。

  2、市場的發展

  目前,我國總計約有1萬台玉米收穫機(全國農機化統計只有4千多台),全國機收水平只有1%。因而,其市場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從1997年和1998兩年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玉米收穫機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已實實在在地投入到實際應用之中,不少地區已開始組織少量的機具進行玉米的機收服務。如山東省組織跨區玉米機收;河南省平頂山市組織20多台玉米收穫機到安陽進行機收;山東玉豐集團成立租賃公司,20多台玉米收穫機(年租金4000元/台)一出手便被農民一搶而空。局部性、區域性的玉米機收服務已見端倪,玉米易地機收將成為一種可能。

  我國目前共有玉米種植面積0.24億公頃,種植大省(市、自治區)有山東、河北、吉林、河南、黑龍江、四川、遼寧、陝西、內蒙古、雲南、山西等。從玉米機播面積來看,排在前幾位的是吉林、黑龍江、遼寧、河北、內蒙古、陝西、新疆、河南、山東、北京、天津等地。由上面2組數字不難看出,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機播面積,都集中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我國玉米機械收穫技術的推廣也將首先在這些地區展開,而西南的雲、貴、川三省,雖然種植面積也不小,但因經濟條件、地理條件的限制,將不可能走到上述地區之前。從農民的認識程度而言,最早接受小麥機械化聯合收穫的農民,肯定也將是最早接受玉米機械收穫的農民。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秸稈粉碎還田已漸漸為農民所接受,這對於農民接受既摘穗又粉碎秸稈的玉米收穫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玉米機收(包括易地機收最早的地區)與小麥基本相同,也將從中原、華北最早興起,然後向東北、西北擴展。

  關於玉米收穫的重點發展地區,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北方14省、市、自治區玉米面積約0.18億公頃,是第二大糧食作物,占全國玉米機播面積的75.76%。在吉林、遼寧、北京、黑龍江、天津等省、市,玉米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如,吉林玉米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0.34%,占糧食麵積的68.10%;遼寧占43.38%。和51.18%;北京占38.5%和48.6%。山東省玉米面積約266.7萬公頃,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24%,占糧食麵積的32.5%,雖然是省內第二大糧食作物(小麥第一),但從絕對數量來說,卻是全國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約占全國玉米面積的11%。現在,山東已成為我國玉米收穫機生產企業產品銷售的主攻區域。從種植絕對面積來看,山東排第一,以下分別是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遼寧,玉米種植面積在157.3~262.7萬公頃之間。

  在我國北方玉米種植區,又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小麥玉米二熟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天津5省市,種植面積約733萬公頃,占全國面積的31%,該地區日照積溫不足,秋收季節勞力緊張。二是東北、華北一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等省、區。玉米種植面積約867萬公頃,占全國玉米面積的36.5%。三是西北區,包括陝西、新疆、甘肅、寧夏。玉米面積197萬公頃,占全國面積的18.3%。從自然、技術及經濟條件綜合分析,其主攻方向自然也當是小麥、玉米二熟區,其次是東北、華北一熟區,西北再次之。

  再從與玉米機收密切相關的玉米機播方面分析。目前我國玉米機播面積已達973萬公頃。排位在先的省、市、區有:吉林(209萬公頃)、黑龍江(179萬公頃)、遼寧(133萬公頃)、河北(125萬公頃)、內蒙古(94.5萬公頃)、陝西(44.4萬公頃)、河南(42萬公頃)、陝西(37萬公頃)、新疆(24.9萬公頃)、山東(20.7萬公頃)。此外,北京16.8萬公頃,天津10萬公頃。沒有機播的基礎,當然談不上玉米的機械化收穫,機播水平較高的省份都集中在北方地區,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高。只是種植面積最大的山東省機播水平還不如人意,這會使玉米機收不能很好的協調發展。

  在需求數量上,我國目前年產量不足2000台,全國玉米機收水平也只有約1%,因此,發展的空間相當大。據有關專家分析,以每台玉米收穫機平均每年收穫70公頃(1050畝)玉米計算,全國共需要玉米收穫機約30萬台,按每台8萬元計,可新增工業產值240億元。另據專家用特爾斐法預測,2000年我國玉米收穫機可達1.2萬台,2005年和2010年擁有量可分別達2.95萬台和5.85萬台,不同時期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9.7%和14.7%。預測數值未必完全正確,但至少可以看出發展的勢頭。

  3、企業發展戰略

  雖然我國玉米收穫機已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但是實際應用的歷程並不長,除黑龍江趙光機械廠生產的豐收-2臥式牽引機在我國國營農場有較多的應用外,其它機型則多是在近年開發出來,並逐步應用到生產中的。目前,年產量仍然很低,年產量超過百台的企業不過幾家,大多數企業都只有十幾台或幾十台。可以說,玉米收穫機才剛剛開始進入生產應用期,還有待進一步的推廣。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的我國新一輪玉米收穫機發展潮,在這幾年裡有了長足的進步,技術的發展為玉米收穫機的應用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現在要完成的任務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繼續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玉米收穫機的使用可靠性;二是努力培育玉米機收的服務市場。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雖然現在還有不少的企業在繼續上馬開發玉米收穫機,但是從目前來看,決勝之日還有一個不短的時期,在新世紀初,能在我國玉米收穫機市場上站住腳的企業才能稱其為贏家,競爭將十分的激烈。目前的幾十家企業和可能還要上馬的幾十家企業,大部分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玉米收穫機生產企業應該對市場的成熟、市場的形成及激烈的競爭有一個冷靜的認識,要有長期的準備。開拓玉米收穫機市場的關鍵在於跨區作業,社會化機收服務市場的形成是玉米收穫機發展的一把啟動鑰匙。目前,生產企業疲於奔命地到各地去參加現場會、展覽會,這只是促成市場形成的一個方式。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玉米收穫機企業應該引入新的觀念,以產品質量為本,以市場為重心,營銷圍繞市場轉,生產圍繞營銷轉。不能被動地去適應市場、等待市場,而應主動地去培育和引導市場。比如,企業自行組織玉米易地機收,由南向北,以機具所能創造的經濟效益,直接了當地的把信息告訴農民,把玉米機市場開拓出來,引導出來,從而實現玉米易地機收服務大市場的早日形成,或扶持農民進行跨地區機收。對於農機管理、推廣、營銷等部門,一方面要認清形勢,看到我國玉米收穫機發展的真正成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制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另一方面積極進行推廣宣傳,同時,組織已購買玉米收穫機的農戶,進行區域性的機收服務,培育市場,獲取經驗,促進我國玉米收穫機發展高潮的早日來臨。

 

熱門推薦

收穫機械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