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養殖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虹鱒魚養殖技術淺析與現狀分析
 虹鱒魚 2010-03-19 08:45:00

     虹鱒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太平洋沿岸,1874年首次被引至美國東海岸飼養,隨後引進日本和歐洲,現已遍布世界五大洲。我國於1959年引進,上世紀80年代發展較快,養殖地域分布主要在「三北」、西南及山東,年產虹鱒5000噸。
 
一、養殖環境條件和實踐基礎
 
    三明雖處南方,但高海拔或半高海拔山區眾多,森林覆蓋率76%,居全省第一。水土資源保持較好,蘊藏著大量的山溪清水、湧泉水以及高山水庫水。2000年4月將樂縣畜牧水產局技術人員從北京引進虹鱒夏花苗種3600尾,在玉華洞口利用其洞內流出的地下冷水共建池81.2米z進行養殖,通過9個月的精心養殖,經專家現場驗收,共獲魚2099尾,成活率達58%,重1255千克,尾重0.60千克,每平方產魚16.1千克,養殖試驗獲得成功。
 
二、養殖現狀
 
1.成魚養殖情況
 
2003年全市共有17個點養殖,建水泥池5000米2,土池4畝。其中共有1 1個點養殖成功,占64%。實際養成魚水泥池面積1960米z,土池4畝,投放種苗9.5萬尾(其中水泥池投苗6.5萬尾,土池投苗3萬尾),水泥池投苗
33尾/米z,土池投苗1 1尾/米2,共產魚37噸。水泥池產量25噸,平均產魚12.75千克/米2,土池產量12噸,產魚4.5千克/米z。整個養殖情況為地下冷泉水養殖點產量最高,效益最好,平均產魚20.0千克/米z,山澗水養殖平均產魚1 1.8千克/米z。
 
2.種苗繁育已獲成功
 
在將樂縣玉華洞口利用洞內冷水進行發眼卵孵化,2003年從北京引進發眼卵12萬粒,孵化率68%,夏花出苗率60%,生產夏花6萬尾。在明溪龍湖利用地下冷泉水孵化,建有完善孵化育苗設施,室內孵化池300米2,育
苗池500米 ,培育池800米z。2003年冬季開始孵化,共引進發眼卵130萬粒,夏花出苗45萬尾。
 
3.養殖經濟效益及有關技術參數分析
 
由於全市各養殖點各方麵條件、技術水平不一,差異較大。若從較為成功的養殖點來看,養殖成本每千克18~24元之間。現以寧化縣湖村養殖點為例:
 
寧化縣湖村養殖點利用地下冷泉水養殖,建水泥池兩口(3.5米×10米),水深90厘米,面積共70米2,pH值6.8,水溫長期保持在18~19℃,水量共0.06米3/秒,每口0.03米。/秒。於2003年5月14日投夏花6000尾,每平方放苗85尾,飼養至11月份作為大規格魚種,尾重為0.25千克,銷售至將樂1050尾。2004年1月開始銷售成魚,至8月8日試驗結束,共捕魚3451尾(包括售至將樂的規格魚種),成活率57.5%,捕魚重量1738.1千克,每平方產魚49.3尾、24.83千克,餌料係數1.41,每尾日增重3.0克。產值共46818元,扣除成本32544元,每千克成本價18.72元,共盈~1J14274元。
 
4.產品加工銷售進行了初試
 
在寧德岳海水產加工廠利用加工大黃魚的配料進行虹鱒的醃製加工技術探討,在東山海魁集團進行條凍保鮮加工試驗,樣品已送往美國試銷,三明當地養殖戶也進行調料醃製並曬(烘)干技術探討。烹飪上在福州三明大廈、三明飯店等地進行了生魚片、椒鹽、魚片湯等各種烹飪技術研究,其口味得到讚賞。在活魚銷售上是往福州等地,在三明及有關縣(市、區)也進行了促銷,取得一定成績。
 
三、存在的困難
 
1.銷售渠道不暢,直接影響虹鱒的養殖發展虹鱒屬較高檔次的魚類,它與常規魚不同,再加上它對暫養環境的特殊要求,烹飪技巧的局限,很難一步到位在當地進入平常百姓家中,這是銷售困難的特殊所在。目前銷售的對象還是飯店、酒家。由於我省地處沿海,人們長期有食海鮮習慣,特別是在城市對這一新興的消費品種還要加大宣傳,改變觀念,方能得到認可。
 
2.還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
 
雖然有10多個養殖示範點,但只有三家規模較大,他們又有一些具體原因,還不能成為龍頭企業。今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外資,投資辦場(廠)實行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對分散的養殖進行定單生產,消除養
殖戶銷售上的顧慮,提高養殖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產業化、規模化和一體化。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