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二三極體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OLED成敗取決於市場分析
 OLED 2010-04-07 09:43:00

    索尼公司日前宣布,由於滯銷的原因,該公司已決定從3月底開始停止在日本供應其於2007年推出的11英寸OLED電視。為了解OLED在我國的發展,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分會會長歐陽鍾燦。作為「文革」後國內第一批學液晶物理專業的研究生,他關注我國的液晶技術和產業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對OLED也有相當多的了解。


  OLED顯示技術依驅動方式不同,分為無源驅動OLED(PMOLED)和有源驅動OLED(AMOLED)兩種。中國現有的生產線大多為PMOLED,只能做成4英寸以下的小尺寸OLED面板。與之相比,AMOLED具有更多的優勢,如採用TFT(薄膜電晶體)基板作為顯示基板,因此理論上可以做任意大的彩色OLED面板,並且可以實現OLED電視、超薄顯示和柔性顯示等。


  歐陽鍾燦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PMOLED技術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在顯示領域的發展空間仍然很有限,而AMOLED雖然已經量產,但產量少、成本高,在小尺寸應用上的市場拓展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大尺寸應用上還有若干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索尼OLED電視退出日本市場就是一個證明。


  「OLED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變色引起的壽命問題。」歐陽鍾燦告訴記者,由於OLED產品中藍、綠、紅三原色有機分子的發光壽命不一樣,長時間使用後,顏色的質量會發生變化。


  此外,OLED是一種自發光顯示技術,因此,OLED屏上長期點亮的地方時間一長亮度就容易降低,而別的地方可能還很好。而且,OLED封裝時特別怕水,大尺寸OLED良品率低,這些難題也是制約該產業發展的關鍵。


  「維信諾等中國公司在OLED技術積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國內對於AMOLED用TFT背板技術的大規模研發還剛剛開始,還有很多路要走。」歐陽鍾燦說。


  儘管如此,歐陽鍾燦認為,國家對於OLED還是應該給予大力的扶持。上世紀90年代,由於我國在TFT-LCD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面板技術面臨國外壟斷,不得不重走引進的老路,受制於人。「以此為鑑,對於繼LCD之後出現的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國家確實應該在其早期階段就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免錯過發展良機。」


  歐陽鍾燦認為,液晶和OLED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液晶目前主要的應用市場增長空間是在大尺寸電視領域,而OLED目前還遠沒成熟到可以廣泛應用到這一領域。另外,即使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和監視器用屏上其應用也很少。


  「從1990年以來,全球有160家公司加入到發展OLED的行列,然而到最近幾年,卻只剩下三星和友達等少數幾家公司了。除了資金原因外,這是因為要真正量產大尺寸OLED面板,還是需要TFT技術的基礎。」歐陽鍾燦說。


  據他介紹,大螢幕LCD和OLED都需要用到TFT技術,因此有TFT-LCD產業之說,同樣也有TFT-OLED之說(即AMOLED)。不過,他進一步指出:「雖然兩者都是TFT技術,但要求有較大差異,TFT-LCD是不發光顯示,其TFT是電壓驅動,用普通非晶矽技術即可,而AMOLED是發光顯示,其TFT是電流驅動,要用低溫多晶矽技術,難度更大,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很多共同性和繼承性的。」


  歐陽鍾燦對OLED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要穩紮穩打,先把小尺寸OLED市場做好,在解決了關鍵技術問題後再向大尺寸顯示進軍。歐陽鍾燦認為「OLED未來的希望,關鍵要看能不能做筆記本電腦,然後才能是電視,決定其成敗的是有沒有市場。」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OLED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