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當今世界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目前全球有高血壓患者6億人,高血壓患病率約為10%,歐美一些已開發國家為20%。中國高血壓患病率約為12%,現有高血壓患者數超過1億人,且每年以300 萬人的速度增長。據全國醫藥
經濟信息網對300餘家入網醫院購藥金額的統計,2002年各醫院購高血壓類藥金額較2001年增長了9.8%, 購藥數量增長了6.8%。而今年第一季度,購藥金額、數量較2002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6.6%和9.8%。
當前用於抗高血壓的藥物主要分為利尿劑、β-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藥物、交感神經阻滯劑等幾大類。其中,長期占據抗高血壓藥物市場較大份額的是鈣通道阻滯劑和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藥物。
鈣通道阻滯劑在臨床上已應用多年,療效確切,價格相對偏低,且有類似利尿劑作用,不引起過度的鹽和水瀦留,適合於老年病人使用,所以該類藥物在抗高血壓藥物市場中一直占有四成以上的份額。但由於該類藥的短效製劑常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長效製劑缺少新品種上市,更加之全國
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工作對該類藥物的市場價格影響較大,導致該類藥物在抗高血壓藥物中的購藥數量比例增加但購藥金額比例卻下降。
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藥物(ACE-Ⅰ)推出後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並已被證明對高血壓有較好的降壓作用。加之具有降壓作用增加、毒副作用減少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藥物的陸續上市,使得該類藥物的醫院購藥數量和購藥金額均處於緩慢但穩步的上升中。與以上兩類藥物相比,利尿劑、β-阻滯劑、交感神經阻滯劑則一直保持著相對較為穩定的市場份額。
對比2001年和2002年14城市入網醫院抗高血壓藥物購藥金額,鈣通道阻滯劑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類藥物所占市場份額的差距由2001年的13.1%縮小到了2002年的9.6%。據統計,抗高血壓藥物以京、滬、穗三個城市用藥量最大,近年銷售金額排序也略有變化。在各亞類購藥金額前5名的藥物中,除依那普利由揚子江藥業集團占據市場領先份額外,其餘各市場的領先份額都由外資、合資公司所占據。鈣通道阻滯劑類中,前4位藥品均由外資或合資企業生產。其中,大連輝瑞公司的氨氯地平(洛活喜)自1999年起一直穩居降壓藥第一名。第二名硝苯地平(德國拜耳生產)2001年及2002年的銷售金額占入網醫院購藥金額總量將近三成,而且依然保持著增長趨勢。第三名尼莫地平同樣是由德國拜耳生產,阿斯利康的非洛地平(波依定)保持在第四位。
在ACE-I類中,北京諾華的貝那普利(洛汀新);上海施貴寶的福辛普利(蒙諾)、卡托普利(開博通) ;上海羅氏的西拉普利(一平蘇) 排在前四位。從用藥趨勢分析,除貝那普利保持增長勢頭外,其餘各品種似乎均到了增長平台期。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方面,2001年杭州默沙東的氯沙坦鉀(科素亞) 獨領市場風騷,到2002年,賽諾菲—聖德拉堡民生製藥的厄貝沙坦、勃林格殷格翰的替米沙坦(美卡素)已開始搶占市場份額。2003年一季度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藥物的銷售金額占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藥物的20.50%,而2002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分別只有18.59%和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