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具鋼產業發展要求量升到質變
隨著我國模具工業的持續發展,對於高檔模具用鋼進口量不斷攀升,預計模具用鋼進口還將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模具型腔部分模具鋼在短時間內進口的格局很難改變,我國模具用鋼進口主要來自日本、德國、瑞典、奧地利、韓國等國家。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中國每年約有20%份額,10萬噸左右,合約60億元人民幣的精品模具鋼需要進口,它幾乎占據了整個模具鋼的高端市場。而且進口的模具鋼價格要比國內同類產品高出幾倍或者十幾倍。主要原因是國外模具鋼採用了品質純淨、退火組織和衝擊韌性單項指標,鋼材品質均勻、組織細小、尺寸精確,如國外H13鋼標準控制指標最多達8項,而我國標準只有3項。目前國產的合金模具鋼與瑞典、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品種、質量、尺寸規格及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模具鋼基本以熱作模具鋼、冷作模具鋼和塑料模具鋼三大系列為主。我國普通模具鋼現在已經過剩,但高端、精密和長壽命的精品模具鋼與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差在純淨度指標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陳蘊博表示,一般國產H13鋼製的壓鑄模具壽命為3萬~5萬模次,而進口的優質H13鋼製的壓鑄模具壽命可達20萬次。生產實踐證明,規模不斷壯大的中國模具鋼產業仍然沒有走出「大而不強」的怪圈。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秦珂表示,雖然我國也有模具材料系列,但重複鋼種比較多,分類粗,批量小,鋼材質量穩定性差,沒有了鋼材的可靠性,模具企業選用存在顧慮。我國的模具鋼在品種、規格、質量及性能等方面和國際先進模具鋼生產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導致我國每年有相當數量的中、高檔模具特殊鋼必須從國外進口,某種角度來說,制約了模具企業的發展。
近年來,國外許多鋼廠都推出了性能優異的新鋼種。如熱模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新鋼種具有較強的高溫性能,同時還具有較高的韌性,已作為熱作模具的首選。撫順特鋼的銷售經理表示,國內企業的冶煉、加工主機設備與國外專業生產廠家相比相差不大,差別較大的環節是熱處理設備和機加工設備,這就決定了國內模具鋼產品在質量、品牌上的不足,決定了國內模具鋼產品的價格及附加值遠遠落後於國外模具鋼產品,這也是國內冶金企業急需調整的環節。
我國製造業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羅百輝認為,未來的5~10年,汽車、化工、電子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將帶動機械製造業的發展,而模具工業作為機械製造業零件產品的成型工藝裝備更是要先行發展,這將給模具材料生產從冶煉質量、生產工藝及熱處理技術帶來發展的空間。但由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模具新材料較少,模具壽命低,模具企業很難找到一種可靠的國產模具新鋼種來代替進口模具鋼。國內優質、高壽命熱作模具鋼新鋼種的開發和推廣工作處於一種相對停滯的狀態。
一般來講,模具用材料占模具產值的20%左右,但其質量的優劣將最直接影響模具的使用和性能。模具材料的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求研製、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一條龍。我國模具鋼市場上80%以上是黑皮圓鋼棒料,扁鋼及預硬化處理後的模具鋼較少,大部分模具鋼仍需經改鍛後使用,鍛造工藝控制不嚴格,內在質量較差,鋼材利用率較低;雖然國內大多數模具鋼生產廠都已採用先進的冶煉設備和工藝生產,如爐外精練、真空脫氣、電渣重熔、精鍛精軋等方法,但與國外先進模具鋼生產廠相比尚有差距。
因此模具鋼企業要擴大採用先進工藝生產模具鋼的比重,加強新工藝、新設備的引進,改進生產工藝,改善管理,生產純淨度高、均勻性好、大規格的模具鋼。十二五期間,一方面是模具行業必然會對模具材料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另一方面面對長期依賴進口大量模具材料來支撐我國的模具工業發展的情況,大力發展我國模具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
交通軌道模具鋼打破國外壟斷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高速鐵路對軌道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1000米軌道縱向、橫向誤差不大於5毫米。長期以來,無碴軌道Ⅰ型板鋼模具技術一直被日本和德國企業所壟斷,在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中,每年都要花費大量外匯從國外進口,發展受到很大制約。
2月18日,南車集團洛陽機車公司無碴軌道Ⅰ型板鋼模具技術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此技術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將對我國高速鐵路建設產生積極影響。專家們在評審中一致認為,南車洛陽機車公司無碴軌道Ⅰ型板鋼模具技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它具有三個明顯特點:結構合理,剛度大;拆裝方便,重複定位精度高,接連件使用壽命長;加工及成型精度高,不漏漿。
據悉,此項關鍵技術很快將被應用到滬寧、廣深、哈大等高速鐵路建設中,可以為國家節約大量外匯。
擁有較強實力的中央企業,正在引領「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大步邁進。從「神舟」載人航天飛船、J10戰機、時速487.3公里的動車組、清潔能源到薄如紙的鋼材,中國企業正在走向全球製造業的尖端。
高端汽車鋼技術領先
中國即是全球鋼材生產消費大國,也是全球汽車的產銷大國。2010年全國生產粗鋼62665萬噸、消費粗鋼59935萬噸,汽車產銷量都超過了1800萬輛。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鋼材約占汽車重量的70%。汽車鋼是高端鋼材產品,是一個國家鋼鐵工業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歐洲、日本、美國等工業化國家一直引領汽車鋼的發展潮流。此前,雖然中國汽車鋼研發和生產發展迅速,但一直未能擺脫跟蹤學習西方的模式。
儘管中國是全球鋼鐵生產大國,但它的利潤率卻不斷受到高價鐵礦石的侵蝕。2010年全行業的利潤率只有2.91%。全球鐵礦石供應巨頭——力拓,一家企業的利潤就超過了八成中國鋼鐵企業的利潤總和。極低的利潤率、龐大的汽車鋼市場容量,「逼迫」中國鋼廠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研發投入。
2006年到2009年,中央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年均增長27.9%;四分之一的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5%。中央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1266項,一些企業每年的專利申請增長速度超過50%。2010年,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20多家中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到16.7萬億元,約占中國同期GDP的42%。贏利水平較高的中央企業,每年都在研發領域投下大筆金錢。巨額的研發經費,正把中央企業推向全球製造業的技術前沿。1月21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田志凌介紹說,該集團2010年在全球率先研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第三代汽車鋼工業生產技術。第三代汽車鋼應用後,可以大幅降低汽車重量,提高碰撞安全性。
它是提高汽車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可以全面提升鋼鐵工業的技術水平。中國長期以來跟蹤學習西方汽車鋼技術的局面將被改變,中國從鋼鐵大國轉向鋼鐵強國獲得了技術支撐。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是中國冶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承擔了全國冶金行業85%以上國防軍工新材料和50%以上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任務;在合金鋼等領域,先後研製出近千種高技術關鍵新材料。
參與汽車鋼研發的中國鋼研集團特聘院士、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翁宇慶介紹說,太鋼、首鋼等中國鋼廠對第三代汽車鋼技術興趣濃厚。研發過程中,政府提供支持資金的同時,鋼廠投入的研發經費更多。今後,中國大型骨幹鋼鐵企業將掌握第三代汽車鋼技術。
「中國製造」問鼎國際標準
掌握先進位造技術的同時,中國企業還想影響國際標準。大唐電信(17.81,-0.66,-3.57%)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陳山枝21日介紹說,大唐TD—LTE—A成為4G(第四代移動通訊)國際標準已無懸念。
在此之前,大唐電信集團提出的TD—SCDMA已成為3G(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擁有核心技術的大唐,在推動TD—SCDMA過程中,利用大規模低成本的「中國製造」能力,整合中國已有的低成本規模製造資源,把簡單的低成本優勢提升為核心技術高端引領的總體成本優勢。TD之前,中國企業從來沒有過國際標準競爭和國際標準產業化、市場化的成功經驗。
1G時代,中國的通訊設備產品全部依賴進口;2G時代,中國通訊市場80%多的市場份額被西方企業占據;3G時代,在TD—SCDMA市場上,90%的設備由中國企業提供。擁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TD—SCDMA後,中國無需再向國外廠商繳納高額的專利費。
如果誠如陳山枝所說,大唐TD—LTE—A成為4G國際標準,中國通信業將徹底擺脫對國外廠商的技術依賴,西方廠商長期壟斷全球通訊業的競爭格局將被改變。
屆時,中國廠商大量出口電子信息產品的同時,還會輸出自己的技術。如今全球鐵路市場上正發生這一幕:中國廠商輸出技術正在變成現實。
亟待創造高檔模具鋼民族品牌
近十幾年來,為了適應我國模具鋼工業的發展,生產高檔的模具鋼產品,我國生產模具鋼的骨幹企業如上鋼五廠、撫順鋼廠、長城特鋼等均做了大量的技術裝備改造工作,上鋼五廠、撫順鋼廠還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鋼生產設備和技術。
如今,這些企業在冶煉、熱加工等主機設備方面與國際一流的模具鋼專業生產廠如瑞典的烏德霍姆、日本的日立等已經不相上下,但是生產線還不配套,主要是後步生產工序還不完善。再加上這幾年來,我國在模具鋼的技術投入不足,這就決定了國產模具鋼在質量、品牌等方面仍然不盡人意,使得國產模具鋼產品的價格及附加值遠遠落後於國外模具鋼產品,造成每年要進口大量的模具鋼材和模具,這也是國內冶金企業急需調整的環節。
關於我國模具鋼的發展戰略,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指出,「在模具鋼發展觀念走在各家特鋼企業前面的撫順特鋼,投資建設模具熱處理及加工中心是值得其它模具鋼生產廠家借鑑的做法」,羅百輝認為,那些擁有生產模具鋼先進設備的生產廠,如果再下點本錢,完善模具鋼生產的後步工序,並加強模具鋼的科技投入力度,創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鋼民族品牌這個目標,在不久的將來,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