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
經濟產業結構調整,
製造業等傳統工業由於歐美市場的日趨飽和,勞動成本逐年跳高,利潤減少,重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便宜,所以,中國的模具潛在市場很大,決定了中國必然將發展成為
模具製造大國,在世界模具
產值中,比例顯著提高,
模具鋼的用量也在顯著增加。可以認為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模具行業發展較快的年代,從1988至2001年我國產模具產值增長10倍。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透露,除中國大陸模具產值躋身世界第一,全球模具產值排名及所占比例如下:1、日本40.8%;2、美國20.4%;3、德國9.1%;4、義大利4.7%;5、法國4.7%;6、韓國4.6%;7、中國台灣4.3%;8、英國4.1%;9、加拿大3.3%;10、西班牙1.7%;11、保加利亞0.7%;12、荷蘭0.5%;13、比利時0.5%;14、芬蘭0.3%;15、阿根廷0.3%;16、瑞士;17、瑞典。
羅百輝表示,近年來,中國模具工業技術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模具製造水平不斷提高。一些骨幹模具生產企業開始使用高速加工技術,這都為國產模具鋼提供了一個現在的大市場,帶動了國內模具鋼的產量、品種、規格及品質水平的提高。近十多年來,我國冶金行業研製開發和引進了大量的品鋼種,如美國的ASTM標準的A2、D2、H13、H10、H11和P20、01、S5、S7等,瑞典的718、8407及日本的SKD11、SKD61、PMS鋼等,以滿足模具行業的需求。
然而,國產模具鋼仍不能全部滿足國內模具市場的需求。首先,由於合金模具鋼在品種、質量、尺寸規格及性能等方面還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導致我國每年有40%的中高檔模具必須從國外進口。
從調查來看,模具製造廠家希望國產模具鋼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和綜合性能,並針對模具服役的工況,要求模具鋼有較高的耐用度,使模具能達到較高的使用壽命。以冷作模具鋼為例,目前我國只有Cr12、Cr12MoV、CrWMn鋼。我國的Cr12MoV鋼中,鉬和釩的含量較低,比D2鋼綜合性能差。
CrWMn含碳量較高,且不含釩,容易產生嚴重的網狀碳化物,影響使用性能。如今國外根據冷
衝壓件向高精度、標準化發展的趨勢,早已開發了高性能模具鋼,其中有二次硬化鋼OCM、DC53、Vasco、Die;火焰淬火鋼SX10570L;空淬微變形鋼A4等。這些新型模具鋼我國也急需研製開發。
國產熱作模具鋼同樣存在差距,目前我國通用型鋼種中只有2個鋼號。而國外除了通用型鋼種外,還新發展了0R090系的YHD3、H26等。就說H10鋼,它具有較好的高溫強韌性,在國外已廣泛應用。我國雖然將該鋼號納入國家標準,但一直很少生產和應用。
塑料模具鋼的差距則更大。就品種而言,目前在國家標準僅1個鋼號,而美國有7個鋼號,且形成了較完整的用鋼系列。所以,模具生產企業希望國內鋼廠研製開發用於塑料模架的S48C、S50C;用於高鏡麵塑料模具的PMS、18Ni;用於易切削塑料模具的5NiSCa;用於通用塑料模和鏡面度較高的預硬塑料模的SM1、SM2;用於高鏡耐觸塑料模的PCR、PCL等新型模具鋼。此外,還需開發CrMnN系無磁模具鋼、高溫玻璃模具鋼等特種模具用鋼。
國產傳統的模具鋼如Cr12、Cr12MoV、5CrMnMo,以及近年開發的模具市場的需求。對於模具鋼的市場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國內新建的現代化模具廠主要配備孔型加工及工作面的磨削加工和勢光設備,因此對模具鋼(模塊)通常有熱處理和機加工的要求。如熱作模具鋼要求一次熱處理和六面機加工;扁形模具鋼的圓角精度要求小於0.5mm;塑料模具加工材料因材質較次,通常要求精加工後調質狀態供貨,等等。但這些要求目前一些鋼廠還難以全部滿足。
2、對模具鋼供貨時間提出更高的要求。快節奏、現代化生產,要求模具製造周期很短,一般在30天左右。其中設計和備料期不超過10天,並要求同時進行。這些要求模具鋼的交貨期僅有5天上下的期限。且模具製造企業對模具鋼基本是實施「零庫存」管理模式,哪天開模,哪天購料。這就要求鋼廠必須滿足最終用戶現代化生產的供胚需求。
3、要求鋼廠對模具鋼質量和使用壽命作出保證和承諾。由於現代、大型、複雜、長壽命的模具加工費用極其昂貴,因此製造商對模具鋼質量和其使用壽命極為關注,寧願多花錢,也要確保
鋼材質量。國內滿足不了,他們寧肯從國外進口。
羅百輝認為,中國目前在模具鋼的生產和供應上與上述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現在鋼廠只供應粗料,用戶要求扁鋼,鋼廠提供的90%是圓棒,由用戶改鍛和切削,增加了用戶的生產成本。據預測,在「十二五」期間,全國模具材料總需求量超過200萬噸。其中約50%為鑄鋼模塊材料,鍛造和軋制模具材料為60萬噸。今後十年,電子、化工、汽車等工業的發展必然帶動基礎工業和模具工業的發展。因此模具材料的專業化生產、供需平衡的專一銷售機構的產生,以及模具製造專業化必將成為各相關行業努力追求的目標,勢必給模具材料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