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機械的發展為食品、藥品的現代化加工和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必要的保證。由於藥品生產具有特殊性,藥品包裝從材料到包裝方式,從環境要求到標識處理等較之食品包裝更為嚴格,限制條件更為苛刻。這使得藥品包裝機械發展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械行業。
小而散的局面待打破
從廣義角度而言,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基礎包裝機械工業才開始起步,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國際先進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僅瓦楞紙箱包裝機械和一些小型包裝機在國內占有一定規模和優勢,此外,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包裝成套設備仍需要依靠進口。
有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包裝機械產量已達到67萬台(套),到2010年將增至93萬台(套)。目前,我國包裝機械已成為機械工業中的十大行業之一。但我國包裝機械出口額還不足這一行業總產值的5%,進口額卻與總產值大抵相當。
以2006年4月~8月我國包裝機械進出口的一組數據為例。在這段時間內,我國出口容器洗滌或乾燥設備5,481台,出口總額達到了482,793美元;進口的同類設備雖然只有345台,而進口總額卻高達10,571,652美元。封裝、標籤、充填機是我國出口量比較大的產品門類,4個月內總計出口488,056台,出口總額為11,064,972美元;進口同類設備不過2878台,進口總額卻也達到了44,000,035美元。灌裝機、包裝機出口65,324台,總額為25,350,635美元;進口566台,總額為39,213,071台。
從這組數據可知,進口設備的單台(套)平均價格為24751.8美元,進口地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我國出口中單台套平均價格為66.02元,出口地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東等地。雖然,我國出口設備數量總數為558,861台套,進口只有3789台套,但兩相比較,進口台套的平均價格是出口台套平均價格的678倍。這說明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呈現「小而散」的狀況,以單件產品為主;而進口的多為成套或大型設備。可見我國目前的包裝機械出口與進口相比,無論從產品質量、數量還是技術含量等各方面而言,都與國外產品存在著相當的差距。
包裝機械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產品和商品包裝過程的機械。包裝過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工序,以及與其相關的前後工序,如清洗、堆碼和拆卸等。此外,包裝還包括計量或在包裝件上蓋印等工序。使用機械包裝產品可提高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適應大規模生產的需要,並滿足清潔衛生的要求。